无人艇是一种可自动航行于水面或进行水下航行的船艇,按照任务需求搭载各种不同的功能模块,主要集中在海洋测绘学、监视侦察和反水雷战等领域。它可以分为无人水面艇(USV)和无人水下艇/潜航器(UUV)。
无人水面艇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用无人摩托艇FL-Boote对盟军舰艇实施自杀式攻击,开启了将无人水面艇用于作战的先河。二战后,无人水面艇进入低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无线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水面艇开始更多地充当各国军事演习中的海上靶标,如美国的“火鱼”靶船、苏联的1784型靶船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研发新一代无人水面艇。进入21世纪,随着微电子、网络信息、人工智能及高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艇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各国先后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无人水面艇,如美国的“斯巴达侦察兵”、以色列的“保护者”、法国的“检验者”等。2023年12月,俄罗斯首艘国产无人艇“BBKN-蒲公英”完成建造并投入测试。2024年6月,在2024年欧洲防务展上,瑞士、法国和乌克兰有关公司纷纷展出各自研制的无人艇。2025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可潜无人艇“蓝鲸号”在珠海市正式下水,是全球首艘已建成的高速可潜无人艇实船。9月3日,中国新型无人艇亮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
发展历程
无人水面艇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98年,美国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无线电遥控船。该艘船被不少人视为无人水面艇的起源。二战期间,德国海军用无人摩托艇FL-Boote对盟军舰艇实施自杀式攻击,开启了将无人水面艇用于作战的先河。二战后,无人水面艇进入低速发展阶段。囿于当时的无线电技术水平,该阶段的无人水面艇主要作为一次性制导武器、诱饵船和靶艇等使用,高度依赖人员操控。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无线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水面艇开始更多地充当各国军事演习中的海上靶标,出现了一些专用的较大型无人水面艇,如美国的“火鱼”靶船、苏联的1784型靶船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研发新一代无人水面艇,赋予无人水面艇初步自主能力。
进入21世纪,随着微电子、网络信息、人工智能及高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艇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各国先后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无人水面艇,如美国的“斯巴达侦察兵”、以色列的“保护者”、法国的“检验者”等。与此同时,艇载导航设施、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自主决策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无人水面艇渐渐具备了较高程度的自主行动能力。加上海上作战对抗日趋激烈,各国日益重视降低作战人员风险,进一步推动了无人水面艇的快速发展。于是,多种构型、多种动力、多种用途的无人水面舰艇纷纷出现。
应用领域
随着卫星定位与通讯技术、自主导航技术以及智能规划和控制技术的进步,无人艇在军事上的价值日益凸显,主要集中在海洋测绘学、监视侦察和反水雷战等领域。但随着装备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无人艇将逐步具备独立或协同遂行反潜、反舰等作战任务的能力,可直接代替有人平台或配合有人平台作战。
主要特点
21世纪的无人水面艇艇体大多由凯夫拉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制造,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特点。重量轻,不仅有助于无人水面艇降低航行阻力、提高航行速度、降低耗油量、搭载更多载荷,而且可使无人水面艇在更大范围水域活动,航行时变得更加机动灵活;强度高,则使无人水面艇能长时间使用,甚至能承受与礁石、沉船残骸等物体发生的一些碰撞。
主要类型
无人艇分为无人水面艇(USV)和无人水下艇/潜航器(UUV)。根据美国海军的标准,大型无人艇主要有以下三类:长45~150英尺、满载排水量约500吨的为中型无人艇(MUSV),主要搭载各种ISR传感器,用于海上巡逻、侦察和电子战;长200~300英尺、满载排水量1000吨~2000吨的为大型无人艇(LUSV),主要用于反舰和对陆打击;超大型无人水下航行器(XLUUV)则有地铁车厢大小,主要用于在深海部署水雷。
各国情况
中国
虎鲸号
2024年11月,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期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虎鲸号无人作战舰艇亮相。“虎鲸号”(JARI-USV-A)大型无人作战艇,是一型高速隐身的五百吨级水面无人作战装备,其总长58米,型宽23米,最大续航力达4000海里,具备超视距火力打击、防空反弹道导弹及搜潜攻潜等无人自主作战能力。
可潜无人艇“蓝鲸号”
2025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可潜无人艇“蓝鲸号”在珠海市正式下水,是全球首艘已建成的高速可潜无人艇实船。“蓝鲸号”长11米、排水量12吨,水面航速达30至40节,水面续航达数百公里,可实现数十米深的下潜和水下航行,能在水下静态悬浮一个多月,随时响应突发任务。
新型无人艇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海上无人作战方队接受检阅。方队受阅的新型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布雷系统,具备隐蔽布放封锁、自主探测识别、集群组网攻击等作战能力,是海上作战的“奇兵利器”。
美国
2017年,美国海军成立水下无人艇中队(UUVRON-1)。2019年5月,美国海军成立了一个水面战研发中队(SURFDEVRON)。除了大型无人艇,美国还装备或研发了名目繁多的小型无人艇,如“斯巴达”号巡逻侦察艇、港口级无人作战艇、梭鱼(Barracda)无人潜航器和刀鱼(Knifefish)水下无人潜航器等。截至2023年,美国海军已经研制并装备了全谱系全尺寸的各个类型的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潜航器,并在技术研发、预算采购和战斗力生成等方面都有着清晰的发展路线。
2024年4月,围绕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复制器”计划,美国海事战术系统公司提交了3型不同的无人水面艇待选,分别是:“北美狗鱼”M18无人艇、“魔鬼鱼”T12无人艇、“魔鬼射线”T38无人艇。同年10月,美国一家初创公司Saronic发布了无人水面艇Corsai。
日本
2025年6月,日本防卫省公布,日本海上自卫队对一款新型水面无人艇开展测试工作。据称,这款新型水面无人艇由日本防卫省防卫装备厅与三菱重工公司联合研制,艇长约50米,集成光电/红外传感器及雷达系统等设备。该艇搭载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依靠算法实时识别海上威胁,并支持其在自主模式下独立作出决策。该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更换载荷,兼容对海、对空及对地导弹,也可搭载鱼雷或无人潜航器。此外,该艇安装的三菱集团CoasTitanC2指挥系统,可与无人机、潜航器共享数据,以编队协同形式执行复杂任务。
日本“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显示,2023至2027年,日本会投入1万亿日元(约合69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无人系统研发与采购,并明确提出要开发可与有人舰艇联合部署、有效执行多类作战任务的水面无人艇。日本计划在2030年后,打造一支由水面无人艇组成的“幽灵舰队”,执行从监视到作战的多样化任务,以提升日本海上自卫队辐射范围和作战韧性。
俄罗斯
2023年12月,俄罗斯首艘国产无人艇“BBKN-蒲公英”完成建造并投入测试,其全称为“快速无人艇载具”。该艇可装载600公斤炸药并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航行200公里。
实战情况
2022年10月29日,乌克兰使用七艘无人艇和九架无人机突袭塞瓦斯托波尔港,这是俄乌之间的首次无人艇作战。伴随陆上反攻,乌方也在海上加大了针对俄罗斯的无人艇袭击。
自2023年以来,乌克兰发动无人艇袭击的次数明显增加,克里米亚半岛地区以及黑海的俄方目标成为重点。5月24日,俄罗斯黑海舰队“伊万·胡尔斯”号侦察舰遭乌军三艘无人艇攻击。6月11日,黑海舰队“亚速海沿岸”号侦察舰遭乌军六艘无人艇偷袭。8月5日凌晨, 俄罗斯“白鲑鱼”号油轮又在刻赤海峡附近海域遭到乌军无人艇袭击。
九三阅兵 高清大图看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风采 装备方队接受检阅.中国网.2025-09-05
“无人艇战争”开场.中国新闻周刊-百家号.2025-09-05
无人水面舰艇加速驶向战场.新华网.2025-09-05
我国自主研制!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下水.极目新闻-百家号.2025-09-05
首艘俄罗斯自制无人艇已交付俄国防部.界面新闻.2025-09-05
自主巡弋 出击深蓝——记海上无人作战方队.新华网-百家号.2025-09-05
“虎鲸号”大型无人作战艇抵达中国航展第二展区.中国航展-微信公众号.2025-09-05
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下水.光明网-百家号.2025-09-05
日本加速研发水面无人艇.中国青年网-新闻.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