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匹拉韦(英文名:Favipiravir),简称T-705,又称法维拉韦,商品名Avigan,是一种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属直接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成人新型或再次流行的流感。
法匹拉韦是由日本福山化学有限公司于1999年研制,为吡嗪酰胺衍生物,2000年3月获得日本专利,次年获得中国专利奖,2014年3月4日在日本获批上市。在2014年抗击埃博拉疫情中,该药被紧急用来治疗埃博拉病毒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020年2月15日,海正药业的法匹拉韦在中国获批上市。截至2022年,批准的法匹拉韦用法用量尚缺乏充分给药经验,在国际合作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血尿酸增加、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法匹拉韦的用法为空腹口服给药,通常成人疗程为5天。第1天,每次1600mg,每日2次;从第2天到第5天,每次600mg,每日2次。化学名为5-氟-2-氧-1H-吡嗪3-甲酰胺,分子式为C₅H₄FN₃O₂,分子量为157.10;物理性状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易溶于二甲基亚砜和乙醇,可溶于水。
警示语
1.动物试验显示法匹拉韦具有生殖毒性(胚胎致死和致畸作用),所以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
2.当施用妇女可能怀孕时,应在给药开始前进行妊娠试验,只有妊娠检查结果为阴性方可给药。同时,应给予明确的风险提示,以确保患者在给药前及给药后7天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如果在此期间内怀孕,应当通知患者立即停止给药,并联系相关专业的医生给予指导。
3.因为法匹拉韦可以进入精液,男性患者给药时,应给予明确的风险提示。给药中或给药后7天内,性交时要采取彻底的措施进行避孕(男性必须戴避孕套)。此外,在此期间不要与妊娠妇女进行性交。
4.治疗开始前,对给药患者或其家人充分说明该药的疗效及风险(包括对婴儿给药的风险),同意后方可开始给药。
5.服用该药时,慎重考虑必要性。
医学用途
适应证
法匹拉韦用于治疗成人新型或再次流行的流感(仅限于其他抗流感病毒科药品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使用)。
用法与用量
空腹口服给药。发现流感症状后开始快速给药,通常成人疗程为5天。第1天,每次1600mg,每日2次;从第2天到第5天,每次600mg,每日2次。
制剂与规格
法匹拉韦片:0.2g
性状
法匹拉韦片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至淡黄色。
药理机制
法匹拉韦在机体细胞内经酶代谢为活性形式法匹拉韦核苷三磷酸。法匹拉韦核苷三磷酸可竞争性抑制流感病毒核糖核酸依赖的RNA聚合酶。在法匹拉韦存在下,传代30代的甲型流感病毒对法匹拉韦的敏感性未见变化。Ⅲ期国际临床试验中未见流感病毒科对该药耐药性的相关报道。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法匹拉韦Ames试验、大鼠肝细胞程序外脱氧核糖核酸合成试验和小鼠体内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哺乳动物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和大鼠体内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生殖毒性
在大鼠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中,雌、雄大鼠给予法匹拉韦≥30mg/kg/天,雄性动物可见精子活力及运动精子数量减少,雌性动物可见胚胎着床丢失率增加,雌、雄动物生育力未见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0mg/kg/天。妊娠犬鼠在妊娠早期(妊娠第0~7天)给予法匹拉韦,可见胚胎发育延迟和致死。
在小鼠、大鼠、兔及猴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法匹拉韦均可见致畸性。在小鼠中,在母体毒性剂量300mg/kg/天及以上剂量下,外观异常和骨化数减少的胎仔数增加。在大鼠中,在母体毒性剂量60mg/kg/天及以上剂量下,骨骼变异胎仔数增加。在兔中,在母体毒性剂量600mg/kg/天下,胎仔可见骨骼畸形及骨骼变异数增加。在猴中,最高剂量200mg/kg/天下,胎仔可见外观或内脏畸形。
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母体生殖功能NOAEL为100mg/kg/天,在该剂量下子代可见出生时胎仔数减少、死亡胎仔数增加、出生后4天胎仔生存率降低和体重增加减少。
其它毒性
8周龄幼犬连续1个月经口给予法匹拉韦,60mg/kg/天以上剂量可见动物死亡,死亡前可见食欲降低、自主运动减少、体位异常、呼吸异常、对光反射异常、口腔粘膜、耳壳或结膜苍白、呕吐、低体温;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出血性坏死、肺栓塞、血栓(肺或肝)、全身性水肿或血管扩张、局限性纤维素出血性肺炎、心乳头肌变性/坏死或矿物质沉着、骨骼肌纤维变性、淋巴组织萎缩或退缩。该试验NOAEL为30mg/kg/天。
6日龄幼龄大鼠连续1个月经口给予法匹拉韦,300mg/kg/天剂量可见动物死亡,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变性及凝固坏死和骨骼肌纤维萎缩及空泡化。100mg/kg/天剂量下可见异常步态、血清肌酸激酶增加及骨骼肌纤维萎缩,睾丸可见多核巨细胞形成和支持细胞空泡化。
药代动力学
法匹拉韦经口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单次口服400mg生物利用度大于90%。法匹拉韦口服2400mg单剂量给药Cmax和AUC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2.17g/ml和1297.56(g·h)/ml,中位tmax和平均半衰期分别为3和4.5小时。法匹拉韦400mg,bid多次给药,第8天的Cmax和AUC值的平均值分别为43.83g/ml和244.31(g·h)/ml,中位tmax和平均半衰期值分别为0.6和5.2小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53.4%~54.4%,并迅速分布于包括呼吸系统在内的全身组织。
代谢
法匹拉韦在人肝微粒体内不被代谢,在人肝胞质中被醛氧化酶代谢为M。也可以葡醛酸化为M2。M1和M2是其主要失活的代谢产物。法匹拉韦通过核苷单磷酸化转为M4,M4可以在激酶作用下与T705的核糖结合物M3互相转换,M3可以脱核糖转化为该药。M4可以进一步磷酸化为法匹拉韦的核苷双磷酸化物M5和法匹拉韦的核苷三磷酸化物M6。M6是法匹拉韦的活性代谢产物。
排泄
法匹拉韦主要以M1的形式从肾脏中排泄,人单次口服400mg法匹拉韦,90.5%以M1的形式从肾脏排泄,胆汁排泄的参与度小。虽然法匹拉韦向奶汁中的排泄不明,但在大白鼠已证明乳汁中排泄,不能否定通过乳汁向新生儿移行的可能性。该药可以进入精液。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截至2022年,批准的法匹拉韦用法用量尚缺乏充分给药经验。原研同品种在日本国内和国际合作的Ⅲ期临床试验中,共有501例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观察到不良反应100例(发生率19.96%),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血尿酸增加24例(发生率4.79%),腹泻24例(发生率4.79%),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发生率1.80%),AST升高9例(发生率1.80%),ALT升高8例(发生率1.60%)等。
以下严重不良反应在服用其他抗流感病毒科药物中有报告,应充分观察,发现有异常应立即中止给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①休克,过敏性反应:②肺炎:③重症肝炎、肝功能障碍,黄疸;④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⑤急性肾小球肾炎;⑥白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⑦精神神经症状(意识障碍,异常行为,谵妄,幻觉,幻想,肌肉痉挛等);⑧出血性肠炎。
药物相互作用
法匹拉韦不能被细胞色素P450(CYP)代谢,主要是由醛氧化酶(AO),一部分是由黄嘌呤氧化酶(XO)代谢。在体外实验中,法匹拉韦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地对AQ活性呈不可逆抑制,另外对CYP2C8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另外,该药对XO无抑制作用,对CYP1A2、2C9、2C19、2D6、2E1及3A4等亚型的抑制作用弱。该药对CYP的诱导作用不确定。
禁忌证
1.怀孕和准备怀孕的妇女禁用。动物实验显示法匹拉韦具有生殖毒性(胚胎致死和致畸作用)。应给予明确的风险提示,以确保患者在给药前及给药7天之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如果在此期间内怀孕,应当通知患者立即停止给药,并联系相关专业的医生。
2.对法匹拉韦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特殊人群用药
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器官生理功能受损,老年人给药时应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状况给药。
1.被怀疑怀孕或已经怀孕妇女不应该给予法匹拉韦。
2.虽然法匹拉韦向奶汁中的排泄不明,但在大白鼠已证明向乳汁中排泄,所以用于哺乳期妇女时,要终止哺乳。
未成年人用药尚未有足够的数据。在动物实验中,当幼龄犬在比成年犬致死剂量低的剂量下使用,观察到幼犬死亡。在幼龄大鼠和幼龄犬施用时,还观察到步态异常、萎缩和骨骼肌纤维空泡化等变化,以及心脏乳头肌变性、坏死和矿物质沉积等改变。
注意事项
1.法匹拉韦对用于治疗成人新型或再次流行的流感无使用经验。批准的用法和用量以及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临床试验确证。
2.法匹拉韦会引起血尿酸升高,停药后可以恢复。有痛风或痛风既往史患者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慎用,使用法匹拉韦可能使症状恶化。
3.虽然因果关系不明确,已经有服用含有该药品后出现异常行为或神经精神症状的报道。对于儿童和未成年人,如服用该品,应该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防止异常行为引起的坠落等事故,抗流感病毒科药物治疗开始给药后,需对患者以及病人家属进行说明注意:①可能产生异常行为;②在家疗养至少2天,需有照护者,小儿、未成年人不能够单独一人。另外,对于流感脑病等,一旦出现同样的症状也要进行以上说明。
4.法匹拉韦对细菌感染无效。流感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有混合流感病毒症状。如果怀疑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应给予合并抗菌药物治疗。
5.因为该药可以进入精液,男性患者给药时,应给予明确的风险提示。给药中或给药后7天内,性交时要采取彻底的措施进行避孕(男性必须戴避孕套)。此外,在此期间不要与妊娠妇女进行性交。
6.肝功能损伤患者血浆中法匹拉韦的浓度可能上升。
7.肾功能损伤患者血浆中法匹拉韦和其代谢物的浓度可能上升。关于在肾功能障碍患者的安全性尚未获得充分的信息。
8.因为法匹拉韦对其主要代谢酶醛氧化酶(AO)呈不可逆抑制,因此不推荐与主要经AO代谢消除且安全范围窄的药剂合用。
9.对高龄者、有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在内的代谢性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心脏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使用经验不足。
药物对比
统计时间:2025年2月13日,参考资料
历史
法匹拉韦是由日本福山化学有限公司(Toyama Chemical Co.,Ltd.)于1999年研制,为吡嗪酰胺衍生物,2009年被日本富士胶卷控股公司收购,2000年3月获得日本专利,次年获得中国专利,2014年3月4日在日本获批上市,用于新发或复发流感的治疗。在2014年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战役中,法匹拉韦被紧急用来治疗埃博拉病毒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020年2月15日,海正药业法维拉韦片在中国获批上市。
化学信息
分子式:C₅H₄FN₃O₂
分子量:157.10
物理性状:白色至类白色粉末,易溶于二甲基亚砜和乙醇,可溶于水。
贮藏
不超过30℃密闭保存。
包装
铝塑泡罩包装,10片/板,2板/袋、4板/袋。
有效期
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