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太太,鲁迅所著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主要登场于《父亲的病》与《琐记》两篇,其原型为鲁迅族叔祖周敦颐传的妻子。
在《父亲的病》中,衍太太表现为一位“精通礼节”的妇人。她在鲁迅父亲弥留之际,坚持要求鲁迅不停地大声呼喊父亲。然而,这一行为加剧了父亲临终前的痛苦,也使鲁迅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在《琐记》中,衍太太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虽然对待自己的孩子“狠”,却对其他孩子格外纵容,甚至常常鼓励他们做一些不当行为,如吃冰、打旋子等。对于鲁迅,衍太太不仅怂恿他看不健康的书籍,还教唆他偷卖母亲的首饰。不久之后,鲁迅偷家里东西的流言便传播开来,使得鲁迅陷入窘境,不得不离开家乡。周作人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S城人》中,称衍太太一生“干的多是损人不利己的事”,这对鲁迅《朝花夕拾·琐记》中的衍太太,作了画龙点睛的概括。
在《朝花夕拾》中,她被描述为一个庸俗、自私自利、封建迷信、 多嘴、坏心眼的女人。衍太太的形象,代表了家族乃至旧社会那些虚伪、麻木的普通民众,也体现了鲁迅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阴暗面的认识。
人物原型
衍太太的人物原型是鲁迅的一位叔祖母。衍太太娘家姓陈,1852年出生,家住绍兴市东南不远的平水山乡。其父是一个小地主兼小商人。她在娘家时的小名叫阿风,但人们却常将“凤”字转叫,称她为阿“疯”。她在十七岁时出嫁周家,其夫是鲁迅叔祖周子传,而周子传的父亲即是周家十四老太爷周以尧。周以尧与鲁迅的曾祖周以诞是亲兄弟(兄弟三人,以埏为老大,以尧为老三,还有老二周永年)。因周子传亲弟兄二人,他为老二,在覆盆桥周家字十二世又是排行第廿五,所以又有称衍太太为二太太或廿五太太。衍太太到周家后长期不生育,但到1878年,也即她26岁时生有一子,取名凤歧(又号呜山),这凤岐只比鲁迅大三岁。她既是周子传的妻子,那么她就是鲁迅的叔祖母。衍太太的丈夫周子传体弱多病且吸食罂粟,40岁出头即去世。衍太太在丈夫死后和同族的寄食于周家“诚”房的小名五十的周衍生(1854-1902,没有血缘关系,但衍太太长一辈)私通,被儿子发现并以死相要挟,她不仅没有收敛,而且干脆公开结合同居。辛亥革命以后,衍太太已60多岁了,她的独生儿子周凤岐死了,生活缺乏给养来源,家庭完全陷入绝望境地(1902年,周衍生病逝50岁又再度守寡)。她走投无路,就卖掉新台门的全部房产,搬进老台门居住。不久,她的亲侄儿凤桐沿门乞讨,倒在绍兴塔子桥下的雪地里,也死了,只剩下她和一个儿媳妇翠姑奶奶及两个孙子(小的为翠姑奶奶所生),以后长孙阿维也投井死了。1921年9月,她和翠姑奶奶相继病故,死时不到70岁,均埋葬在绍兴市城外的周家祖坟。
性格特点
虚伪做作:擅长用温和的语气和“为你好”的姿态,掩盖自私自利的本质。
是非不分: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不仅不制止,反而纵容、教唆,毫无责任感。
冷漠刻薄:漠视他人痛苦,甚至以散播他人谣言、看他人笑话为乐。
关键情节
纵容儿童恶习:孩子冬天吃冰时她喝彩鼓励,怂恿孩子比赛“打旋子”,孩子摔倒受伤也无动于衷。
教唆偷窃并造谣:诱导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事后却四处散布鲁迅偷东西的流言,败坏其名声。
干扰父亲临终护理:在鲁迅父亲病重时,执意让鲁迅大声呼喊父亲,违背当时的护理常识,加重病人的痛苦。
人物形象
鲁迅在《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中写道:“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的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鲁迅还指出,流言是“畜类的武器,鬼蜮的手段”,“只配当作狗屁”。“衍太太”就是伤害少年鲁迅的“流言家”。她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衍太太”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鲁迅从此不到“衍太太”那里去了,但很快就传出了鲁迅偷家里东西的流言,使鲁迅“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鲁迅讲述这一人生经历之后接着写道:“好,那么,走罢!”说明他之所以要走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是因为看透了“衍太太”之流的丑恶嘴脸。
“衍太太”的称谓,最先是从鲁迅作品里出现的。可见,鲁迅对于衍太太这个人总的来说是否定的。这里也许包藏着鲁迅对她的某种成见。但对于衍太太似乎还应该作点具体分析。关于她和周衍生的关系,鲁迅拿“衍”字作文章,戏称“衍太太”,也许是对这种关系感到不满意的。然而用现在的眼光看,倒是反封建的,是一种思想解放。周建人在《鲁迅故家的败落·家有长子》中说得好:“子传奶奶和五十伯,他们辈分虽然不同,但没有血统关系,年龄都是四十多岁。他们的结合,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所以,周建人对她的印象并不坏。周建人在《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中,用了不少笔墨去写衍太太,说了不少好话。如说她“也真是有本事”,“精明角能干”,“乐于助人”,“富于同情心”,“善于同邻里搞好关系”;在处理“那时是乱伦”的婚事上,还颇有点斗争精神,即使在处理周家房族大事上也“别具慧眼”,看到整个大家族的败落,反对卖百草园,说“卖祭田都不济事,这百草园能有多少日子好花?”等等。当然,这些也并未掩盖她的缺点和不足。(周作人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S城人》中,说她“干的多是损人不利己的事”。这也是一种看法。)鲁迅当年对她那样反感,给她一个“衍太太”的戏称,对她大加揶揄讽刺,这说明鲁迅当时的反封建还是有限度的。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它“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以一种记实的笔法去写童心的。鲁迅对于衍太太的认识,其实乃是他童心的客观反映。
人物关系
所属作品
朝花夕拾.豆瓣读书.2025-11-10
鲁迅散文中的“衍太太”是何许人?.中国文艺网.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