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朗山,又称“斑斓山”,是位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四姑娘山风景区之间的山脉,同时也处于小金、汶川、宝兴县三县交界处,距成都市200余公里。巴朗山藏语叫“巴郎拉”,意为“圣柳山”,由多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5040米。
巴朗山地形地貌复杂,既有河谷地带、高山草甸,又有雪线下的流石滩与山顶裸露的岩石。巴朗山属青藏高原气候带,年温差较小,干湿季节分明,降雨量集中,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巴朗山主要景观有巴朗山云海、海浪云、过山云和夏日飞雪。2024年10月13日,科研人员在巴朗山东麓针阔混交林河谷中发现一种兰科新物种——巴朗山盆距兰。
自然境域
地理位置
巴郎山位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四姑娘山风景区之间,小金、汶川、宝兴县三县交界处,距成都市200余公里。
地形地貌
巴朗山海拔5040米,刃脊状角峰群,山体由三叠系砂板岩构成。地形地貌复杂,既有河谷地带、高山草甸,又有雪线下的流石滩与山顶裸露的岩石。
气候特征
巴朗山属青藏高原气候带,其特点是年温差较小,干湿季节分明,降雨量集中,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全区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29.8℃和-11.7℃,年均气温8.9℃;年均降雨量为888.0毫米,年蒸发量为883.1毫米;年相对湿度80%;降雨主要集中于5-8月;年日照市时数为949.2小时。
动植物资源
巴朗山每年5-8月,花季来临时,在高山草甸、岩石缝中、流石滩上,各色各样的花朵开放。在海拔3500米的山腰处,高山草甸上有成群的牛羊。2024年10月13日,科研人员在巴朗山东麓针阔混交林河谷中发现一种兰科新物种——巴朗山盆距兰,并将相关成果于2024年10月11日在植物分类学SCI期刊《PhytoKeys》上正式发表。这是科研团队近年来在该区域调查发现、命名发表的第10个模式物种。
开发与保护
2011年3月,巴朗山隧道开工建设,隧道工程全长约8.8公里,其中隧道主洞长7950米,进出口海拔约3850米。2015年11月12日,巴朗山隧道全面贯通,这是当时中国已贯通的最长高原隧道。2016年10月1日,巴朗山隧道正式通车。2023年,巴朗山隧道至垭口支路路段永久关闭。2024年10月13日,科研人员在巴朗山东麓针阔混交林河谷中发现一种兰科新物种——巴朗山盆距兰,并将相关成果于2024年10月11日在植物分类学SCI期刊《PhytoKeys》上正式发表。
主要景观
巴朗山云海
翻越巴朗山,站在海拔4523米的山垭口向东俯瞰,云海映入眼中。雪白的云海浮动在山腰,云海之下是原始森林,云海之上是高山草甸。
海浪云
海浪云是巴朗山的另一奇观。由于巴朗山东西为两个不同的高低气压区,巴朗雪山正好是这两个气压区的屏障,特殊的地形使巴朗山的云海有“无风云涌动”之妙,站在山口,即使无风,眼前的云海都在不停地翻腾、涌动,犹如海浪一般。
过山云
过山云是巴朗山特有的奇景。每当巴朗雪山东麓雾起云涌时,浓云自下而上,向雪山垭口飞涌,云一过山口后,便消失散尽。此时站在山口,定能听到过山云所发出的呼啸声。
夏日飞雪
由于巴朗山主峰海拔较高,如遇天气变化,即使在七、八两个炎热的月份,乘车经过海拔4200米的山垭口时,都有可能见到巴朗山夏日漫天飞雪的奇景。
神话传说
相传,巴朗山是四位藏族姑娘的父亲化身而为。正神“阿巴朗依”与肆虐一方的邪神“墨尔多”决斗,“墨尔多”在战败之后暂逃远方,而旷日持久的决斗也使“阿巴朗依”的身体严重受损,力竭而枯。“阿巴朗依”死后化为巍巍高山依然守护着藏地百姓。许多年后,邪恶的“墨尔多”悄悄潜回日隆镇,准备继续为害百姓。此时,“阿巴朗依”的四个女儿继承父志,最终战胜了邪神“墨尔多”,并化身四座挺拔秀美的雪峰,将“墨尔多”牢牢压制在雪山脚下。
相关事件
2025年8月,有游客在巴朗山熊猫王国之巅路边采花被工作人员制止,视频引发网友讨论。经过调查,该游客采摘的并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针对乱采乱摘的问题,会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日常巡护管理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