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英文名:sini decoction),中成药,是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中医方剂。始载于《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经典中药名方。
四逆汤由淡附片、干姜、炙甘草三味中药组成。该药为棕黄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真热假寒证忌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衰、休克、急慢性胃肠炎、急性病大汗出等而见虚脱属阳衰阴盛者。
起源
四逆汤始载于《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张仲景中所创经典名方。
药物组成
四逆汤由淡附片、干姜、炙甘草三味中药组成。(淡附片300g、干姜200g、炙甘草300g)。
制法
以上三味,淡附片、炙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干姜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芳香油,挥发油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备用;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煎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滤过,再与淡附片、炙甘草的煎液合并,浓缩至约400ml,放冷,加乙醇1200ml,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病浓缩至适量,用适量水稀释,冷藏24小时,滤过,加单果露300ml、苯甲酸钠3g与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灌封,灭菌,即得。
性状特征
该药为棕黄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日3次;或遵医嘱。
功效主治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少阴病,心肾阳虚衰寒厥证。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下利清谷、舌苔白滑、脉微为辨证要点。
方剂解析
《金匮玉函要略方》载:“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本条文论述了阳衰阴盛,呕吐厥逆的证治。本证的病因病机为少阴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浊阴上逆。方中用大辛大热生附子为君药,破阴散寒,回阳救逆;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降逆和胃为臣,与附子相需为用而急救回阳。炙甘草为佐使,益气补中,助君臣之用,又解毒缓急。诸药相配,共奏破阴散寒,急救回阳之功;用之可使阳回阴散,厥复呕止,诸症得解。若其病势更重,见脉微欲绝者,可重用附子、干姜,以增强破阴逐寒回阳之力。
应用
配伍应用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本方用于治疗血虚寒厥证。来源于《伤寒论》。因能解手足逆冷,当归为君药,故名。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作用的中医方剂。
当归、肉桂(去皮)、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水煎服。
血体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背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小儿下肢麻痹症、坐骨神经痛、冻疮、经痛、产后腹痛等属血虚寒厥者。
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本方用于治疗阴盛格阳证。来源于《伤寒论》。因能通脉回阳以解四肢厥逆,故名。具有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作用的中医方剂。
炙甘草、干姜、附子(大者,生用,去皮,破八片),水煎服。
少阴病,心肾阳衰,阴盛格阳证。症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喉痛,或利止,脉不出者。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色赤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衰、休克、急慢性胃肠炎、急性病大汗出等而见虚脱属阳衰阴盛者。真热假寒证忌用。
茵陈四逆汤
茵陈四逆汤,本方用于治疗阴黄。来源于《伤寒微旨论》。因以茵陈蒿和四逆汤合而成方,故名。具有温里助阳、利湿退黄作用的中医方剂。
干姜、炙甘草、附子(炮)、茵陈,水煎服。
阴黄。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晦黯如烟熏,四肢不温,皮肤湿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临床应用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晦黯如烟熏、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伤寒等属阴黄者。本方中含有附子,宜先煎。
茱萸四逆汤
茱萸四逆汤,来源于《伤寒全生集》。此方由四逆汤加吴茱萸组成,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温里驱寒方剂。
吴茱萸(汤泡)6克,附子(泡)6克,干姜6克,炙甘草4.5克。水煎,入姜汁温服。
①阳缩。多因感受寒邪,或房事后受凉,寒邪直入厥阴肝经,宗筋失养,寒凝收引,症见阴茎阴囊上缩,少腹拘急而痛。②霍乱及手足寒厥。多因纵欲劳累太过,耗伤精气,损及肾阳虚,秋冬之寒乘虚入侵而上犯中焦,克伐脾阳,终致脾肾阳虚,不能温养经络四肢,症见手足厥冷,身凉面青,蜷卧,手指爪青黯,腹痛,大便溏,或完谷不化,小便自利,不渴,不省人事。
此方用于肝经感受寒邪所致的阴缩、霍乱及手足寒厥,实热证及虚热证者均不宜使用此方。服用此方期间应少食寒凉之品,少处寒湿之地,以防助邪深入。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衰、休克、急慢性胃肠炎、急性病大汗出等而见虚脱属阳衰阴盛者。
1、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选择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四逆汤。结果2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34例复查,3例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对照组32例复查,5例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
2、治疗脑梗死:选择脑梗死患者239例,随机分为防治组120例和对照组119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防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逆汤胶囊4粒,每日3次,至少半年以上。观察2组治疗1个月的临床疗效和1年内的再发率。结果防治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7%。1年内再发率,防治组为5.83%,对照组为26.89%。
3、治疗其他疾病:用四逆汤原方或其加减方,还可用于治疗晕厥、崩漏、老年性脱肛等见有本方证者。
禁忌
现代研究
四逆汤主要化学成分为:乌头碱类、姜辣素类、三萜皂碱类和黄酮四大类,具有抗改善心功能、抗氧化应激、抗心肌纤维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保护肾功能等作用。四逆汤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急危重症及肿瘤等疾患中。
1、抗休克作用:研究表明,四逆汤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能明显提高动物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率,对内毒素休克能明显改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
2、抗心力衰竭作用:采用盐酸阿霉素损伤大鼠心肌制成心力衰竭模型,实验发现,四逆汤及卡托普利均能降低内皮素水平,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光镜结果证实,四逆汤治疗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四逆汤能调节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拮抗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3、对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通过观察四逆汤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实验,发现模型组L-羟脯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四逆汤组,而四逆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四逆汤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心肌舒张功能;模型组血浆AngⅡ及TGF-β₁水平明显高于四逆汤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心肌TGF-β₁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四逆汤组和对照组。表明四逆汤可以有效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减少AngⅡ生成,抑制大鼠心肌TGF-β₁的表达有关。
4、抗心肌缺血作用:为探讨四逆汤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选择46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四逆汤组和溶栓组,四逆汤组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口服四逆汤,溶栓组仅尿激酶溶栓。结果表明四逆汤可降低溶栓后多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并缩短其发生时间,对心肌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5、抗高脂血症作用: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皮下注射卵清蛋白法建立兔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结果提示四逆汤对脂质及脂蛋白的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6、预防和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引起的记忆力减退作用:探讨四逆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四逆汤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该作用可能与四逆汤能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脑组织内NO含量以及增强GSH-Px活性有关,从而提高了脑组织的抗氧化水平,抑制了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关论述
本方首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微恶寒,脚挛急。反与肉桂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证的详细论述则在《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的基本证候类型为少阴虚寒证,实即心肾阳虚衰证。少阴病提纲证“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即其典型表现。心肾阳衰,不仅心火无力下降以交肾水,更主要的,则是肾阳虚衰,无力蒸腾肾水上达与心火相交,实即心肾不交,于是心阳浮越于上,阴阳离决,导致死亡。四逆汤,以生附子不仅破阴,而且回阳,与干姜为伍,共同蒸腾肾水于上,其中干姜与炙甘草为伍固护中焦,以斡旋上下,则心肾相交而愈。这就是本书将四逆汤作为交通心肾主方的原因。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少阴篇”却曰,“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可见,太阴自利与少阴自利的重大区别即前者口不渴而后者口渴。之所以口渴,乃因肾阳虚,不能蒸腾水液于上,上焦缺乏水液的供给,“虚故引水自救”。张仲景用小便色白进一步阐发这一机理:“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可见,小便色白正是由于肾阳虚衰,不能化水蒸腾于上所致。其理与“自利而渴”相同。四逆汤证的主症即下利,此在《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有示:“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此可看作前述用桂枝汤误表,后又“重发汗,复加烧针”出现危重证候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此外,《经》曰“背为阳”,肾阳虚尤以背恶寒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少阴篇”附子汤证即强调“背恶寒”,“背恶寒”是用附子的重要指征,也是四逆汤证的主症。
四逆汤.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10-30
四逆汤.国家医保服务平台.2025-10-31
四逆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2025-10-30
四逆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5-10-31
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7-29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2025-10-30
通脉四逆汤.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10-30
茵陈四逆汤.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10-30
茱萸四逆汤.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