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石雕是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特色传统雕刻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写意造型和流畅的线条在中国石雕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
历史沿革
起源
陕北石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现存最早的石雕作品包括1981年在延川县延水关镇王家塬村出土的带肩石斧和洛川县石泉乡东村出土的石环,这些作品展现了当时精湛的雕造技艺。到了唐宋时期,陕北石雕转向佛像雕造,产生了以钟山寺石窟为代表的多个著名石窟寺造像。元明清时期,道教造像石窟成为主流,延长七里村河对岸岩壁间的道教石窟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近代以来,陕北石雕发展出纪念性和装饰性两大类别,广泛应用于公共空间和私人建筑。
发展
唐宋时期的陕北石雕主要转入佛像雕造。有圆雕、镂空等。在陕北地区众多的石窟寺造像中,子长市的钟山寺石窟,富县的石泓寺石窟,延安市的清凉山石窟、黄陵县的双龙寺石窟都是佼佼者。其中钟山寺石窟已被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明清时期,陕北石雕出现了许多道教造像石窟,石刻造型比例适中,细部写实,注重表现人的体态。延长七里村河对岸岩壁间的道教石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近现代陕北石雕,主要分为纪念性、装饰性两类。纪念性石雕主要雕造在陵园、集镇街头,如志丹陵的刘志丹雕像,各县烈士陵园的纪念塔、纪念碑等,还有延安大桥头的小八路群雕,万花山的木兰雕像,民俗文化村的石刻群等。装饰性的石雕较多,其代表性作品有绥德无定河大桥的石狮、西安草滩金龙酒店的石龙等均出自陕北石雕工匠之手。不仅如此,陕北地区许多石雕艺术品已走出了国门,迈入国际市场。
文化价值
陕北石雕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时间的流逝,留存下来的艺术品数量有限。然而,散布在陕西省各地的唐宋及之后的佛教、道教石窟寺造像,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陕北民间石雕艺人的创作灵感和技术水平。
陕北石雕.陕北石雕.2024-10-30
中国博大精深的陕北石雕艺术与炕头石狮文化.搜狐网.2024-10-30
精雕细琢的陕北石雕.精雕细琢的陕北石雕.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