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Hubei Minzu University)简称湖北民大(缩写为HBMZU),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业务主管部门为湖北省教育厅,是一所公办本科高校。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是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湖北民族大学前身是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历经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恩施师范学校、恩施师范专科学校、鄂西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等阶段。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设有桂花园、舞阳、土桥、黄家峁[mǎo]4个校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专任教师1219人。校园面积1600余亩,有19个学院(部),1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30所实习医院。本科招生专业51个,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图书馆2个,馆舍总面积达到1.73万㎡。有纸质图书258.52万册,电子图书 331.57 万册,电子期刊171.84万册,学位论文913.12万册,音视频26752小时。
湖北民族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2025年排名位列第345名,位列民族类大学第12名。
历史沿革
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鄂西大学时期
1938年由湖北省立武昌乡村师范、黄冈乡村师范、宜昌乡村师范、恩施乡村师范、襄阳乡村师范、勋(郧[yún],编者注)县乡村师范等校合并,改组为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房县乡村师范分校,旋改为利川市乡村师范分校,1939年又改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利川乡村师范分校。
1941年8月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46年4-5月间,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将校址从利川迁移到恩施舞阳坝原实验中学、民享社招待所、文化会堂一带。1947年2月更名为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1970年9月,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建始师范学校、咸丰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恩施专区师范学校。
1977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11月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1978年12月,学校又恢复“恩施师范专科学校”名称。1977年12月恢复高考招进的第一届新生的学制从原来4年制本科变成为3年制专科。
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时期
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
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1999、2004、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0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10月,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对口支援湖北民族学院。2008年3月13日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湖北民族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4月,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8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2021年2月,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转设为湖北恩施学院。2022年2月22日,湖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2023年6月30日,湖北民族大学恩施中医临床学院揭牌成立。2024年5月,湖北民族大学成立坝漆产业技术研究院;11月24日,湖北民族大学数字非遗与文化产业学院揭牌。
2025年3月14日,湖北民族大学硒营养与健康产业学院成立;同年6月16日,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杰普特激光产业学院签约、颁发聘书及揭牌仪式在学校举行。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19个学院(部),51个本科专业。一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民大医院),一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和30所实习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51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一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中医院(恩施州民族医院)。
附属医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41人,其中教授143人。有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10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有省级重点学科12个,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3个。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湖北民族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教改项目3项,专业认证通过6个。有省部级各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点)193项(个),其中,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省级新工科课程建设项目2项、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3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品牌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荆楚卓越人才”项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等项目27项,省级(重点)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活动及创业示范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22个。截至2025年6月,湖北民族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湖北民族大学在最近两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8个。
学校合作
截至2024年12月,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多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稳步发展国际教育,招收来自10余个国家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和汉语进修生。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图书馆2个,馆舍总面积达到1.73万㎡。有电子图书 331.57 万册,纸质图书 258.52万册。可使用电子期刊171.84 万册,学位论文915.12万册,音视频26752小时。有中外文数据库32个,自建特色数据库6个。
学术期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民族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82年创刊的《恩施师专学报》,1986年更名为《鄂西大学学报》,1989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9年6月2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新出审[2019]1825号)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编中国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2-1907/C,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2096-7586,从2020年第1期起正式启用新刊名和新刊号,为双月刊。
截至2022年9月,《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2014年版、2020年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为核心期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和2014年版、2020年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收录为扩展期刊,202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收录为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该刊为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维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全文数据(NSSD)全文收录期刊。曾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优秀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2019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高校社科精品期刊。(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1.028。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先后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第八届湖北省优秀期刊、第九届湖北省优秀期刊、第十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且分别入选第二届、第三届、第六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硒食品营养与健康智能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恩施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湖北民族大学武陵山片区基地”“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与绿色发展研究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2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60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30项,出版学术著作111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8项。《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以湖北民族大学的首写拼音字母“H”“M”为主要设计切入点,由代表民族文化的单八勾纹样、代表地域文化的火不死鸟形象与代表行业文化的书本形象组成。字母“M”变形为打开的书本和凤凰的外形,其负空间则形成了字母“H”。
校训
博学博爱·立人达人
“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凝结了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博学博爱”是行为规范,“立人达人”是终极目的。博学:语出《论语雍也》。“博学”,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也指学问渊博。其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员工严谨治学、勤奋进取、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爱:根据中国语言大师吕叔湘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博爱”是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在中国春秋时代儒家就有“仁者爱人”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立人达人:“立”的含义是指努力去建立、实现奋斗目标,“达”的含义是指通过努力获得的一定的成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语出《论语雍也》。立人、达人是己立、己达的前提和目的,即推己及人,察己知人,承认他人的价值,关心他人的生存与发展,是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和目的,立人、达人必须以自己能立、自己能达为条件,要求自我必须率先进德修业、率先提升自身素养、具备立人达人的本事。
校旗
学校校旗为大红色长方形旗帜,长宽比为3∶2,居中自左而右分别为校徽、校名、英文校名(其中校名、英文校名上下排列)。校旗上的校标和校名均为标准白色。
校歌
《湖北民族大学校歌》
词:杨光宗、彭智;曲:刘思远
清江清,长江长,
武陵学府,奋发图强。
追求卓越,声声弦歌响,
峥嵘岁月历沧桑,历沧桑。
博学博爱,立人达人。
啊惟楚有材,四海名扬,
博学博爱,立人达人。
啊惟楚有材,强国兴邦。
强国兴邦。
芝兰馨,桂花香,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薪火相传,殷殷师恩长,
莘莘学子作栋梁,作栋梁。
博学博爱,立人达人。
啊惟楚有材,四海名扬。
博学博爱,立人达人。
啊惟楚有材,强国兴邦。
强国兴邦。
学校排名
湖北民族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2025年排名中位列第345名,位列民族类大学第12名;在科中国大学2024年软排名中位列第345名,位列民族类大学第12名。
行政管理
管理组织
校区情况
桂花园校区
桂花园校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为学校法定住所。
舞阳坝校区
舞阳坝校区位于恩施市舞阳大道四巷61号。
土桥坝校区
土桥坝校区位于恩施市土桥大道五峰山路2号。
黄家峁校区
黄家峁校区位于恩施市学院路23号。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截至2024年12月,湖北民族大学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