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钰,女,壮族,1940年2月7日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电子学家、教育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此外,她还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1956年,韦钰考入东南大学无线电系。1961年,韦钰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次年韦钰考取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研究生。1965年,她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韦钰赴西德亚琛工业大学留学,她于1981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回到中国后,韦钰的研究由电子学转向生物分子电子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1982年,她担任南京工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室主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她担任南京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1985年9月至1986年12月,韦钰担任东南大学副院长兼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1987年12月至1988年5月,她担任南京工学院院长。1988年6月至1993年11月,她担任东南大学校长。其中在1993年,韦钰被任命为国家教育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1994年,她当选为第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她在东南大学建立了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并出任第一届主任。2008年,她当选中国女科学工作者协会主席。2017年,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成立,韦钰出任咨询委员会主任。
韦钰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儿童气质、性格分类和教养的关系等。2004年,她获得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授予的特殊贡献奖,被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0年做出特殊贡献的60位女性之一。2006年10月18日,韦钰获得法国国际少年儿童科普奖(Purkwa奖)。同年,为表彰她在促进中法教育交流与联系、促进儿童科学教育国际合作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时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授予她法国国家荣誉勋位团骑士勋章。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0年2月7日,韦钰出生在广西桂林的一个部队家庭,属于典型的严父慈母型家庭,父亲对她们要求很严。幼年时期,全家搬到南京定居。青少年时期,韦钰还是国家一级体操运动员。她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初中和高中。1956年,韦钰考入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刚上大一,便赶上了“反右”,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都被打乱。由于年纪尚小,加上在中学练过体操的一些招式,她被选到了校体育队,做了一名体操运动员,并练成了国家一级运动员。1961年,韦钰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次年韦钰考取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研究生,师从中国电子学领域的先驱者和开拓者、著名微波电子学家和教育家陆中祚教授。1965年韦钰研究生毕业,成为中国第一批大规模招收培养的硕士,这一年韦钰25岁。硕士毕业后,经历了10多年的蛰伏苦闷期,1978年,她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出国潮,被导师推荐去国外院校进修。可是,她要去的是德语国家,而她从来没有学过德语,因此她拼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把《德语入门》硬背下来。1979年,她赴西德留学,1981年,她获西德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回国后,韦钰的研究由电子学转向生物分子电子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科,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1982年,她担任东南大学电子学研究所室主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任南京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
1985年9月至1986年12月,韦钰担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兼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1987年12月至1988年5月,她担任南京工学院院长。1988年6月至1993年11月,她担任东南大学校长。其中在1993年,韦钰被任命为国家教育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1994年她当选为第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且获得境外美、英、日、加等九所大学名誉博士。2001-2011年她发起和推动了中国探究式科学教育“做中学”项目,完成了小学科学教育标准制定(初稿)。2002年,她在东南大学建立了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并出任第一届主任;2005年,她创办的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正式成立。2004年,她获得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授予的特殊贡献奖、被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0年做出特殊贡献的60位女性之一。
2006年10月18日,韦钰获得法国国际少年儿童科普奖(Purkwa奖),韦钰获奖原因是她在中国小学推广激发孩子们对科学好奇心的“做中学”教法。11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韦钰当选会长。同年,为表彰她在促进中法教育交流与联系、促进儿童科学教育国际合作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授予她法国国家荣誉勋位团骑士勋章。2007年4月,以韦钰院士为组长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了新一轮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2010年她作为第一获奖人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恢复成立了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韦钰在缺席会议的情形下,被推选为主席。2017年4月,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成立,韦钰出任咨询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
韦钰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内涵、评价并参与“做中学”推广工作;主持中国儿童情绪库的建立;研究中国儿童气质、性格分类和教养的关系。
研究成果
韦钰教授曾长期从事微波电子学的研究工作。从1982年起从事生物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中国第一批生物组织的微波CT、超声CT、衍射CT和B/A非线性参量断层图象。她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在国际上首先系统地阐明了分子器件和分子计算系统的基本特性,并率先采用了分子器件分子设计的方法,受到中国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韦钰院士为国际分子电子学与生物计算系统学会首批十二名常务理事之一,“Biosystem”,“Molecular Engineering”等国际学术刊物的常务编委或编委。
韦钰在中国外有关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先后培养指导了数十名硕士、博士、博士后。她主持承担的十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任务均已完成,在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期间,对中国教育网络的建设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要作品
发表论文
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2008年至2016年期间,韦钰主持完成了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有关神经信息工程的两个重点战略研究项目,并提出了《关于在我国脑研究计划中发展神经信息工程的建议》。该建议已经被收入到国家高端智库中。
专著
著有《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0-3岁孩子家庭教育八大关键点》等书。参与国际团队编写和翻译了《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两书。
人才培养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韦钰在 1994 年赴世界银行参会时,接触到 “信息高速公路” 这一新生事物。凭借电子专业背景,她敏锐察觉到其在未来教育领域的重要性,随后推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 CERNET)的建设报批工作。该建设报告获得教育部与国家计委支持,很快在若干所理工科重点高校开展网络试点。作为中国首个全国性互联网,CERNET 的建设成为中国信息网络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教育部任职期间,韦钰发起 “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这是她利用远程教育助力边远地区教育发展的一项实践。为改善边远山区教育状况,她多方筹措资金,组织 30 名农村女教师赴北京参加为期 20 天的远程教育培训,旨在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后续参与培训的人数逐步扩展至 1 万人。
“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
“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是韦钰在教育部任职期间利用远程教育惠及边远地区所做的另一个有益尝试。为了改变偏远山区的教育状况,韦钰辗转筹措资金,得到了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开始挑选了30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女教师到北京接受为期20天的远程教育培训。结果这些来时连打字都不会的女教师不仅学会了打字和接收卫星传播的课程信号,现代化的技术还让她们变得自信而大方。投资方因此追加资助10000名计划的名额,同时,国家也在地方增设了农村教师培训计划。
儿童教育项目
2001年,中国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将“做中学”项目带入中国,在幼儿园和小学中推广“做中学”的探究式学习和教育。“做中学” 科学教育项目是一种让儿童在亲自动手过程中体验和学习科学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在国外已推广十余年,在美国被称为 “Hands-on”(动手做),在法国名为 “动手和面团”。该项目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且始终贯穿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其与中国当时偏重知识传授、结果导向、间接经验传递的教育模式形成差异,核心是向儿童传授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使他们在探索中掌握发现、提问、实验、记录、讨论及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兼具学习与生活属性。在法国,“动手和面团” 项目由法国科学院负责实施,众多大学教师、科技人员及大学生参与其中,协助小学教师设计 “动手做” 的主题、实验方案并制作教学设备。法国的科学教育注重从小培养儿童对事物的独立看法,会关注儿童的想法,即便对于 3 岁幼儿,教师也会认真与之交流,倾听其发言及对问题的看法,其目标并非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为儿童开辟良好的思考路径。
教育成果
韦钰先后培养指导了数十名硕士、博士、博士后。指导博士生钱卫平的毕业论文《固体表面功能化抗体层的制备和表征》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个人生活
退休后的韦钰在互联网上开办了自己的个人博客,该博客是第一个中国部长博客。博客上谈的全是教育话题,而且主要是关于儿童青少年教育的话题。
韦钰和韦穗是一对亲生姐妹,她们两人就是中国教育界著名的“韦氏姐妹”。青少年时期的韦钰和韦穗非常相像,她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人物评价
韦钰推动了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高了青少年科学素质。(中青网 评)
健谈、风趣、硬朗;敏锐、爽直、豁达;知性、自信、温暖。她那温厚坦率的声音久久难忘。(东南大学 评)
在东大百年历史上,韦钰是唯一的一位女校长,她主持学校工作期间,是东大事业蓬勃发展、上升势头最快的时期之一。(广西科协 评)
韦钰.韦钰.2025-08-13
《悠扬的大地——中外女校长和她们的学校》第9集.央视网.2025-08-12
韦 钰——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届校友.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04-16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教授.2025-08-12
韦钰(1940-):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61年本科、电子系 1965年硕士毕业校友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4-04-16
1994年6月3日 中国工程院产生首批院士.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2025-08-12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教授.东南大学人事处.2025-08-12
中美女性分享国际教育奖.新浪网.2025-08-12
两院院士.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25-08-13
知名专家.知名专家.2025-08-12
候选人事迹简介.江苏省教育厅.2025-08-12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教授.东南大学人事处.2025-08-13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25-08-13
工程院院士韦钰的“三三制”退休生活.中国科学院.2025-08-12
走近桂籍院士|韦钰:“做研究、做科普、提咨询意见,尽力而为”.微信公众号.2025-08-13
韦钰.东南大学档案馆.2025-08-12
韦钰.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25-08-12
走近桂籍院士|韦钰:“做研究、做科普、提咨询意见,尽力而为”.澎湃新闻.2025-08-12
韦钰:三十年后再回首——封面人物简介.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5-08-12
韦钰:30年后再回首.东南大学.2025-08-13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成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25-08-13
与“第一”的不解之缘 韦钰:部长博客第一人.北方网.2025-08-12
金陵人物志丨神奇的她与多个“第一”结缘.我苏网.2025-08-12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5-08-12
搜索韦钰.豆瓣读书.2025-08-12
金陵巾帼 新中国首位电子学女博士.金陵巾帼 新中国首位电子学女博士.2025-08-12
以“中法精神”引领中法教育交流.教育部网站.2025-08-12
“做中学”:让孩子学会用手思考.浙江新闻频道.2025-08-12
我与东大生医三十年的缘分.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25-08-12
我校“‘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东南大学.2025-08-12
预告:韦钰谈“神经教育学视角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杭州师范大学.2025-08-12
汕头大学联手美国密西根大学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培养新工科人才.今日头条.2025-08-12
民族教育政策向“特殊性”转移路径研究.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25-08-12
韦钰:反对过早教授儿童小学课程.中国工程院.2025-08-12
铿锵韦钰:少争论多做事,愿用知识服务社会.中国梦践行者.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