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王国人民革命党(老挝语:ປະຊາຊົນລາວຂອງພັກປະຕິວັດ,英文名:Lao People's Revolutionary Party),是老挝唯一政党和执政党,其宗旨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新事业,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和平、独立、民主、统一和繁荣的老挝,为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老挝人民革命党前身为越南共产党老挝支部。1955年3月22日建立,原称“老挝人民党”,1972年召开“二大”时改为现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对老挝人民革命党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外形势,老挝人民革命党迅速采取措施,稳定党的思想,加强党的组织,统一了全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认识。1991年8月15日召开的最高人民议会二届六次会议通过了老挝首部宪法。1996年的六大强调,党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2001年的七大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并就国家法治体系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2006年的八大总结出了党领导开展革新开放20年来的五大经验,其中第四条经验就特别强调“要加强党对各领域工作的领导,同时维护依法治国的权威性。2011年的九大再一次强调,作为执政党,要进一步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把老挝建设成民有、民治、民享的法治国家。2015年老挝人革党成立60周年,在总结发展成就时指出:“老挝人民民主国家按照建设民有、民治、民享的法治国家建设方针’得到不断完善。”在2016年的十大上老挝人革党数次论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法治国家建设问题,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老挝人革党形成了具有老挝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方针,探索出了符合老挝国情的法治建设道路。202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制定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并结合国际和国内实际情况,对自身领导进行革新,推动老挝经济社会沿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前进。2021年,通伦·西苏里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老挝第九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作报告。
老挝人民革命党设有中央、省(直辖市)、县和基层四级组织,中央一级有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建国阵线是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群团组织包括人民革命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人联合会、老战士协会等。截至2025年8月,老挝人民革命党有党员约41.6万人,党组织2.4万个。老挝人民革命党办有党报《人民报》和党刊《新曙光》。
成立背景
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1893年老挝沦为法国殖民地,成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老挝人民不堪忍受残酷的压迫剥削,在法国殖民统治初期,就爆发过一次次斗争。其中,1893年6月2日,发生过甘蒙省人民抵御法军进占,在更则击毙法国军官格罗硅领的事件;1899至1910年昭万纳奔领导的乌怒,乌德(丰沙里省)人民武装斗争;1902年至1937年昂克欧、库马丹领导的波罗芬高原(下寮)各族人民武装斗争;1901年至1910年普努特领导的沙湾拿吉省各族人民斗争运动;1914年至1916年虎潘(桑怒)省人民的武装斗争和1924年虎潘省香科县人民杀死法国公使的事件;1918至1922年昭华巴寨领导的苗族武装斗争;1020年万象库坎领导的学生和人民群众抗法斗争;1915年至1927年翁汕领导的丰沙里人民武装斗争;此外,还有孟泐崧璩条范所器人民的斗狮争等等。尽管这些斗争都被一一镇压下去,但它动员和发扬了老挝各族人民炽热的爱国精神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共产主义组织在老挝建立和活动的群众基础。
革命力量的积累
1928年,在胡志明同志革命活动的影响和指导下,一些有共产主义主义思想倾向的老挝青年成立了“共同革命理想青年协会”,其他进步群众团体如工会、红十字小组、“巴沙密”协会,也在万象、他曲、丰督、波宁、凯山丰威汉市、巴色等地建立。是年年中,胡志明亲赴泰东北,曾召集在万象活动的同志到廊开一佛寺中开会,了解万象乃至老挝的各方面情况,指示老挝同志与泰国共产党保持良好关系,以利革命活动。六月间,他化装成木匠进入老挝,经巴色,沙湾拿吉抵清旺,实地观察情况和群众生活,尔后返回泰国。
1930年2月3至7日,胡志明受共产国际委托,在九龙(中国香港)召集会议,成立越南共产党(10月改名印度支那共产党)。两个月后,老挝各地的革命组织,如万象、他曲、丰督、波宁、纳北、凯山丰威汉市、巴色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共产主义团,纷纷转为该党的小组,并分别组织、领导各地人民进行斗争,例如;1930年12月万象码头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波宁、丰督矿工反对残酷对待工人的斗争;1931年4、5月间甘蒙省廿公里处筑路工人支持义静(越南)苏维埃运动的多次罢工。但是,1931年年中,在老挝的基层党小组和刚刚兴起的群众斗争遭到了法因殖民主义者的严酷镇压。数十名党的骨干和群众组织领导人被逮捕、监禁和驱逐出境。后来,由于逼罗共产党“援助印度支那局”的直接帮助,在老挝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基层党小组和群众组织才迅速恢复,并及时得到党的国外领导委员会的指导。
1932年万象市、他曲市和凯山丰威汉市市分别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委员会。翌年初,泰共援助印度支那局帮助上述各市党委在那空拍依和廊开开办数批党的干部和群众组织骨干培训班,学习形势、任务、党建工作、群团建设工作、领导斗争的方式方法等内容。1933年至1934年间,老挝的群众性革命活动进一步发展,丰督、宁工,万象纺织工,13号公路和9号公路筑路工,水陆运输工,房屋修缮工等连续暴发抗议开除工人,扣工的罢工斗争;同时,抗议提高税收的罢市,北巴萨技工学校要求增加津贴罢课,以及反对肆意镇压、拘禁无辜的斗争也彼伏此起、在斗争运动中,党的队伍和群众组织有了进一步发展,至1934年年中,全老挝已有“印支共”党员32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25人,工会会员55人,反帝团团员69人,妇女会会员5人,青年学生会会员20人,育会会员18人。
1934年9月6至7日,根据越南共产党国外领导委员会的命令,由其代表黎文九主持,老挝各地党组织的代表15人在万象敦胜树岛召开会议,讨论活动纲领,当时的一些急迫问题作出决议,选出第一届“印文共"老挝地区执行委员会(简称“老挝区党委”)。翌年,老挝区党委选派两名代表出席了3月27至31日在澳门(中国)召开的“印支共”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老挝的发动群众工作得到了肯定。大会选出的十三名中央执委中,含有两名挝区党委成员。从此,老挝人民的草命斗争在“印支共”的统一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国内政治局势的动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占领老挝,老挝革命运动再度受挫。1943年,他曲、凯山丰威汉市、万象等地党支部才相继恢复活动,并取得和互间的联系,一些避难于老泰边境地区党员也主动集结,建立“功拉旺纳”(先锋队),统一指导党组织的恢复工作,推动革命力量的建设与发展。1945年2月,根据“印支共”宁央1941年5月的次议精,“功拉旺纳”在万象湄公河对岸某地举行会议,集合老挝各个反法西斯主义群众组织,成立“老过独立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一种民族统一战线。会议讨论并一致拟订了一些紧急工作,即动员群众,在各阶层中发展救国协会成员,团结一致,共同“打倒法国,驱除日本”,建立地下据点,组织军事训练,建立革命武装,联络“自由泰”,争取支援,在泰国建立地下据点,争取外逃老挝人参加救国运动。会议选出了七名执行委员会委员。接着,老挝区党委也在万象召开会议,产生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包括委员5人,候补委员1人,分赴万象、他曲、凯山丰威汉市各地指导和领导群众的斗争。在“打倒法国,驱除日本”的口号下,各地群众组织迅速发展。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越南八月革命成功,老挝区党委也发动老挝人民利用这一良机从日本手中夺取政权。8月23日,在万象党委会指导下,举行了万人群众集会,夺得万象市的自主权;与此同时,群众基础较好的各城镇也成立了新政权。10月12日,万象市两万名群众再次集会,宣布老挝独立,行独立临时宪法,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是不久,老挝重新沦为法国殖民地。
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战略调整
1945年11月25日,“印支共"中央指示老挝区党委“要加强武装宣传工作,在农村发动群众,扩大老越抗法战线和游击战争,把法军围困在营地内,最后把他们清除出老挝。”从此老挝进行了艰苦的抗法斗争,各类武装宣传队和抗法组织纷纷成立。1946年10月,凯山丰威汉市、甘蒙省、川圹、桑怒(虎潘)四省骨干在荣市(越南)举行会议,成立老挝东部抗战委员会,诺哈·冯沙万任主席;年中,由辛加坡·西科朱拉马尼指挥的武装力量建立并返回老挝活动,打通了由泰国经波里堪往越南第四区的通道,方便了中央与老挝区党委的联络。1947年1月,门·宋维吉指挥的“法昂军”成立;3月,下寮成立两个独立连“赛耶扎嘎帕军”和“三仟泰军”,由苏发努冯指挥;9月,费当·罗比瑶和陶都指挥的“巴寨军”成立;由富米·冯维希任主席的老挝西北区抗战委员会成立。1949年1月20日,凯山。丰威汉指挥的“拉萨翁军”在虎潘省香科县老洪乡诞生;3月1日,由坎代·西番顿和西谷·库马丹领导的下寮抗战委员会在阿速坡省腊景县(今属色功省)成立。武装斗争打开了老挝抗法运动的新局面,后来,这些武装力量统一组成了“老挝伊沙拉部队”,归老挝抗法统一战线直接指挥。老挝抗法统一战线(老挝伊沙拉阵线)是1950年成立的。是年8月13-15日,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革命斗争的需要,遵照印支共中央的策略指示,在公强(越南)召开了老挝全国抗法统一战线大会,来自各抗战区和敌占区的代表150多人出席。大会宣布成立“老挝伊沙拉(自由)阵线”,选举产生14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通过十二点政治纲领,任命五人组成的抗战政府,苏发努冯任阵线主席兼政府总理。从此,老挝人民的抗法斗争有了国内统一的领导机关和一支统一指挥的武装力量。
1951年2月11至19日,越南共产党第二次大会在登光(越南)召开,由凯山·丰威汉率领的老挝区党委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指出;“由于印度支那和世界局势的新条件,在越南要成立政治纲领和纪律符合越南国情的革命政党,在老挝和柬埔寨也要成立符合各自国情的革命政党。”大会之后,“印支共”老挝党员成立了“老挝人民集团”继续领导本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进行建立本国政党的筹备工作。
发展历史
革命时期
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美国破坏协议,开始干涉老挝。面对这一形势,为执行越南共产党第二次大会决议,原印支共的老挝成员经过筹备,于1955年3月22日至4月6日在华潘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自己的政党——“老挝人民党”。出席大会的20名代表代表了全国近400名党员。凯山·丰威汉作了建党报告,大会通过了党的基本政策、工作纲领和章程。成立后,党首先领导人民保卫根据日内瓦协议确定的桑怒、丰沙里两省抗战力量集结区。1955年,面对美国扶植的卡代政府进攻,两省军民进行167次战斗,歼敌2000人,成功保卫了集结区。1956年1月6日,党将抗法统一战线“老挝伊沙拉阵线”扩大为公开的“老挝爱国战线”,由苏发努冯任主席,作为党的公开机构指导群众运动和解放区工作。与此同时,党的组织迅速发展,到1957年底,党员增至4500名,建立578个党支部,遍布老挝58个县。
老挝人民党经过斗争,1957年11月老挝爱国战线与王国政府达成协议,成立民族联合政府。然而,1958年该政府被右派颠覆,翌年,巴特寮武装部队遭包围,参加联合政府的党领导人苏发努冯等被非法逮捕,形势急转直下。
面对逆境,老挝人民党决定采取政治与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方针。1959年5月17日,巴特寮第二营成功突围,保存了革命骨干。随后,武装斗争在全国复苏,重新控制了桑怒、丰沙里等大片地区。1960年5月,苏发努冯等领导人成功越狱。同年8月9日,王国政府军空降部队二营发动“八九政变”,党立即表示支持并与之合作。
此后,老挝形成左、中、右三派力量格局。老挝人民党积极争取中立力量,一方面军事打击右派进攻,另一方面参加三方会谈。1962年6月12日,在老挝问题日内瓦会议的保证下,三方临时民族联合政府成立,但不久再遭破坏。1964年起,美国在老挝升级战争,狂轰滥炸解放区。老挝人民党领导军民粉碎了敌人一系列大规模进攻,并在1965年10月召开了第一次爱国战线与爱国中立力量政治协商会议,扩大了统一战线。到1968年底,解放区已占全国三分之二领土。
在革命处于转折的关键时刻,党于1972年2月3日在桑怒省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党员已发展至两万多名。大会决定将党更名为“老挝人民革命党”,通过了凯山·丰威汉提出的政治纲领,明确指出老挝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基本任务是打倒美帝和国内反动集团,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准备条件。大会选举了老挝人民党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凯山·丰威汉再次当选总书记,并决定成立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
“二大”后,革命武装力量展开反攻,解放区迅速扩大。1973年2月21日,各方签署《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和实现民族和睦的协议》。1975年,趁印支局势剧变,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夺权。通过群众运动、军事压力和合法斗争相结合,右派旧政权机器被迅速粉碎。1975年12月1日至2日,老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决定废除君主制,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成为执政党,领导老挝进入了新的历史纪元。
老挝建国初期,老挝人民党致力于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1982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实践证明此路线脱离国情,成效有限。
1986年1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老挝人民党的历史转折点。大会全面总结了经验教训,强调“革新思维”,开始实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随后的四届五中至八中全会,逐步确立了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经济管理机制”,承认多种所有制经济,并提出了在革新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目标、马克思列宁主义、老挝人民党的领导等“六项基本原则”,指引老挝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冷战后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对老挝人民革命党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外形势,老挝人民革命党迅速采取措施,稳定党的思想,加强党的组织,统一了全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认识。1989年1月,老挝人革党四届七中全会强调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本国国情进行再认识,明确了老挝所处的历史阶段,重新调整国家发展道路,即由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转向继续建设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向社会主义迈进创造各种条件。同年10月召开的四届八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以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六项基本原则。1991年五大重申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坚持革新开放,逐步形成了一条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革新主要内容包括重新认识国情,以及经济革新、政治革新、社会文化革新、扩大对外合作等。
新时期
五大以后,老挝人革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相关思想理论,与此同时为保证“民有、民治、民享”的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取得成功,老挝人革党更加重视法治国家建设。老挝人革党五届二中全会讨论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1991年8月15日召开的最高人民议会二届六次会议通过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首部宪法,这标志着老挝法治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996年的六大强调,党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2001年的七大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并就国家法治体系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2006年的八大总结出了党领导开展革新开放20年来的五大经验,其中第四条经验就特别强调“要加强党对各领域工作的领导,同时维护依法治国的权威性。2011年的九大再一次强调,作为执政党,要进一步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把老挝建设成民有、民治、民享的法治国家。”2015年老挝人革党成立60周年,在总结发展成就时指出:“老挝人民民主国家按照建设民有、民治、民享的法治国家建设方针’得到不断完善”。在2016年的十大上老挝人革党数次论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法治国家建设问题,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老挝人革党形成了具有老挝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方针,探索出了符合老挝国情的法治建设道路。
202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制定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并结合国际和国内实际情况,对自身领导进行革新,推动老挝经济社会沿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前进。2021年,通伦·西苏里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老挝第九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作报告,其中提出国民社会经济发展将关注的“六大目标”,表明老挝将从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培训、人民生活、绿色环保、基础建设、国际合作和行政管理等方面下手,推动老挝向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定向道路迈进。为满足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老挝人民革命党将不断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强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质量、稳定地发展,以实现到2025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887美元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从“陆锁国”向“陆联国”转变战略的有效对接。
组织架构
组织体系
老挝人民革命党设有中央、省(直辖市)、县和基层四级组织,中央一级有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建国阵线是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群团组织包括人民革命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人联合会、老战士协会等。截至2025年8月,老挝人民革命党有党员约41.6万人,党组织2.4万个。
传播媒体
老挝人民革命党办有党报《人民报》和党刊《新曙光》。老挝《人民报》是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机关报,创刊于1950年8月13日,用老挝文出版发行,是老挝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新曙光》杂志是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机关刊。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老挝人民革命党自建党以来,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1955年3月,老挝人民革命党成立之时就明确宣布:老挝人民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是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坚决维护全国各民族和各阶层人民权益的党。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果毁于一旦,革命与和平的靠山已不复存在,这时候老挝人民革命党认识到,过去老挝一直是向苏联学习,现在苏联正在变化,而这种变化是违背马列主义原则的,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过去受国际上意识形态淡化的影响放松了警惕。虽然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四届八中全会上提出仍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主要内容的“六项原则”。1991年3月召开的五大重申要坚持“六项原则”,强调要继续把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后来召开的历次党代会上“六项原则”都得到了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科学指导社会主义革新方向。理老挝人民革命党自成立起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核心指导思想,始终坚持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以科学理论引领革命、建设与革新实践。1955年党一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老挝革命实践相结合作为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依托这一原则,党领导人民赢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并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8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大是理论运用与实践反思的关键节点,会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立场,深刻检讨此前照搬苏联模式、犯主观主义与急躁冒进错误的问题,结合老挝“从殖民地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情,作出革新思维、体制与作风的决策;凯山·丰威汉指出失误根源在于未充分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本国实际,强调需重新把握商品经济规律等原理,为革新奠定理论基础。此后,四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探索经济规律,出台经济与农业革新措施;四届七中全会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与国情的认识,明确国家发展阶段;面对东欧剧变冲击,四届八中全会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原理,确立“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等六项基本原则,反对思想多元化与照搬,通过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统一思想。201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九大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相结合”,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拓展理论实践维度;2015年朱马里在建党60周年大会上强调,革新路线的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凯山·丰威汉思想;201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将凯山·丰威汉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列主义并列作为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列主义在老挝本土化取得重大成果。202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十一大再次明确,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坚持马列主义与社会主义,要求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创造性充实发展凯山·丰威汉思想。
凯山·丰威汉思想
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坚持马列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积极探索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老挝的实践,创立了凯山·丰威汉思想,2016年3月召开的十大首次把凯山·丰威汉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老挝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脱离本国实际,照搬照抄外国的做法,着重变革生产关系,大抓社会主义改造,结果使经济陷入困境。凯山·丰威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1982年召开的三大政治报告中就指出要“有选择地吸收各兄弟党的经验,把革命理论运用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并据此确定正确的路线和富于创造性的革命方法”。1986年召开的四大提出了“有原则的全面更新”路线,凯山·丰威汉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述:“党的路线不是从书本上抄下来的,而是要下功夫花力气,在掌握我国的国情、民情和社会历史等实际情况和基本特点后,经过研究、探索和思考制定出来的。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正确地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兄弟国家的经验制定出路线,才不至于陷入教条主义。”坎代·西潘敦·西潘敦主席1995年在老挝人民革命党40周年庆典大会上指出:“1979年二届七中全会从实践出发,通过摸索和学习、借鉴兄弟党及别国经验,开始产生了革新的想法,最终,这种想法演变成为指导革新事业的新思维体系、观点和原则。”这种“新思维体系”,朱马里·赛雅颂总书记2015年在老挝人民革命党60周年庆典大会上称之为凯山·丰威汉主席的科学思想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了界定:“1986年以来,出于对形势的敏锐观察和对国情的了解,以及有选择地研究借鉴外国经验,以敬爱的凯山·丰威汉主席为首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积极主动制定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其中最根本的,就是重新确立国家发展道路,由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转向继续建设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向社会主义迈进创造各种条件。”
六项基本原则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老挝人民革命党吸取苏共垮台的教训,全面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继续完善人民民主制度,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保证社会主义革新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1989年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提出老挝当前处于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同年10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又重点提出“六项基本原则”,即:第一,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并对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第三,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党的自身建设;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五,坚持人民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第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扩大对外合作关系。在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方面,1997年3月,老挝颁布《国会议员选举法》,候选人以组织和群众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产生,实行差额选举。同时,为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老挝政府机构改革遵循“民有、民享、民治”的原则,不断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新的历史时期,老挝人民革命党在深入贯彻实施六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朝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前进,既增强了老挝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老挝人民革命党对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能力,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治主张
社会主义目标
老挝人革党九大指出,要把老挝建设成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团结、和谐、民主、公正、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挝党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国家富强。当前老挝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实现农村发展、扶贫以及到2015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各项任务,为到2020年摆脱欠发达状态创造必要物质和技术基础,继续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向工业化、现代化国家坚定迈进。
革新
1975年建国后,老挝人革党没有充分考虑本国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实际情况,而是按照苏联模式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试图通过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实现国有化和农业合作化,迅速取消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较短时间内过渡到社会主义。上述政策导致国内状况持续恶化,引发党内反思。1986年,老挝人革党四大全面回顾了建国十年来的发展经验教训,调整了内外政策,纠正了急躁冒进思想,确立了革新方针,并初步制定了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的革新措施。1989年1月,老挝人革党四届七中全会强调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本国国情进行再认识,明确了老挝所处的历史阶段,重新调整国家发展道路,即由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转向继续建设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向社会主义迈进创造各种条件。同年10月召开的四届八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以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六项基本原则。1991年五大重申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坚持革新开放,逐步形成了一条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革新主要内容包括重新认识国情,以及经济革新、政治革新、社会文化革新、扩大对外合作等。
老挝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老挝人革党认为,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时期。老挝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当前任务是“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迈向社会主义奠定基础。过渡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是落后生产力与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而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人民民主制度
凯山曾在老挝人革党四届七中全会上深入阐述了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指出老挝当前革命的基本特征是由人民民主制度逐步进入社会主义,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是人民民主制度的最高发展形式,人民民主最终将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制度在初级阶段尽管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但从一开始就具备了社会主义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最终将推动实现社会主义。要避免“人民民主制度就是退步,是脱离社会主义”或者“社会主义与人民民主制度相互对立”等错误思想。
老挝发展和建设人民民主制度的主要内涵包括:在政治上建立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法治国家,扩大社会民主;在经济上建立和发展由国家调控、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在社会文化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不断改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经济体制
老挝建国初期老挝人革党急于实现国有化、集体化,建立公有制,消除非公有制,极大阻碍了生产发展。1986年,老挝人革党四大重点强调调整经济管理机制,提出正确处理商品和货币关系,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潜力。随后的五大、六大、七大和八大均强调,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在政府调控和管理下遵循市场机制开展经营。1991年颁布的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在发展生产和经营中相互竞争与合作,各种经济成分在法律面前平等。在此基础上,八大提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发展经济。九大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发展。
老挝人革党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并不对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老挝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和长期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也强调老挝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标志和党纲
党旗
老挝人民革命党党旗为长方形红色旗面,党旗中央印有金黄色党徽图案。
党徽
老挝人民革命党党徽由金黄色镰刀和锤头组成,象征工人阶级和各民族劳动人民联盟。
党纲
老挝人民革命党党章规定,老挝人民革命党是有组织的先锋队,是老挝工人阶级的最高政治组织,是忠于老挝工人阶级、爱国劳动者及全民族权利的代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凯山·丰威汉思想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组织行动指南,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反对多党制和多元化。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宗旨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新事业,朝着社会主义目标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和平、独立、民主、统一、繁荣的老挝。
政党领导
历任领导人
现任领导
中央总书记
通伦·西苏里,1945年生于老挝北部华潘省。曾两次赴苏联留学,获文学硕士和历史哲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7年先后任总理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劳动和社会福利部部长。1997年至2016年先后任国会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政府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政府副总理兼中联部部长、外交部部长。2016年至2021年任政府总理。2021年3月在老挝第九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国家主席。
通伦·西苏里是老挝党第四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七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21年1月在老挝党十一大上当选中央总书记。
中央政治局委员
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于2021年1月产生,由71名中央委员和10名中央候补委员组成。通伦·西苏里为党中央总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共12人:通伦·西苏里(Thongloun SISOULITH)、宋赛·西潘敦(Sonexay SIPHANDONE)、巴妮·雅陶都(女)(Pany YATHOTOU)、本通·吉马尼(Bounthong CHITMANY)、赛宋蓬·丰威汉(Xaysomphone PHOMVIHANE)、占沙蒙·占雅拉(上将)(Chansamone CHANYALATH)、坎潘·蓬马塔(Khamphan PHOMMATHATH)、辛拉冯·库派吞(Sinlavong KHOUTPHAITHOUN)、吉乔·凯坎皮吞(Kikeo KHAIKHAMPHITHOUNE)、威莱·拉坎冯(上将)(Vilay LAKHAMFONG)、西赛·乐迪门松(女)(Sisay LEUDETHMOUNSONE)、沙伦赛·贡玛西(Saleumxay KOMMASITH)。
对外关系
与中国共产党
在执政理论经验交流方面,中老两国在治党和治国理政方面有共通性和互补性,为加强双方执政经验交流及命运共同体建设,老挝人民革命党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理论研讨会。截至2023年5月,中老两党共举行了10次理论研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题到“信息化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经验”主题,分别就现代化建设、政治生活建设、治国理政建设及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关理论探讨,与时俱进的研讨主题充分彰显出中老双方不断深化交流互鉴,从而达成共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同时,中老两党致力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实施中老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翻译了《凯山·丰威汉主席的生平和革新事业》《两姐妹》等首批成果,这表明中老两党在社会文化领域正在积极展开合作。
1959年,中老两党建立直接联系。1961年,中老两国正式建交。在毛泽东和凯山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指引下,中老两党友好事业翻开序章。1989年10月和1992年4月,凯山两次率团访问中国,标志着中老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迈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
2000年7月,老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坎代·西潘敦访问中国,中老两党两国关系在新世纪得到巩固和深化。2000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老挝,两党共同确立了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彼此信赖、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针。
2009年9月,老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访问中国。双方达成了将两国关系定位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共识。
2010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老挝。习近平表示,中国党、政府和人民都坚定不移地站在老挝党、政府和人民一边,一如既往地支持老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革新事业,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2013年9月,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朱马里访问中国。双方认为,中老两国是具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要进一步发挥两党交流合作对党建、社会主义事业和两国传统友好的促进作用。
2016年5月,本杨就任老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后首访中国,受到习近平亲切接见。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一致同意,要密切高层交往,深化党际交流,促进互学互鉴,携手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运共同体。
2017年11月,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习近平首次出访来到老挝,体现了中共对老党的重视。其间,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一致同意,加强两党友好交往合作,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老挝革新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共同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
2018年5月,本杨访问中国。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两党关系的政治引领作用,保持两党高层定期会晤,加强党的建设、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共同建设好中老牢不可破的社会主义命运共同体。其间,本扬来到湖南十八洞村学习中国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
2019年4月,本杨到中国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一致认为,进一步发挥两党关系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其间,本扬来到福建下岐村学习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习近平和本杨共同签署了《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把中老两党两国关系推向历史最好时期。
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中老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通过致信致函、通电话等方式,表达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上的相互支持,诠释了中老命运共同体精神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
2021年1月,老党十一大闭幕后,习近平致电通伦祝贺他当选老党中央总书记,认为在以通伦为首的新一届老党中央领导下,老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老挝各族人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2021年4月,习近平和通伦互致贺电,庆祝中老建交60周年,强调中老两党要密切高层往来,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在下一个60年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1年5月,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讨会视频会议在北京举办。通伦向大会致贺信指出,在中共百年华诞的庄严时刻召开这样的大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他高度评价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1年7月,在庆祝中共成立100周年之际,通伦指出在中共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对老挝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巨大鼓舞,为老党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借鉴。
2021年12月,习近平和通伦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中老昆万铁路通车仪式。双方认为,中老铁路诠释了中老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两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殊优势,是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伟大标志。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胜利闭幕。通伦向习近平致以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表示习近平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充分体现了中共和中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英明领袖的高度信任和无比敬重。
2022年11月,通伦访问中国。习近平在北京与通伦举行会谈时表示,中共愿同老党加强交流合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共同探索人类现代化新路径。其间,中老共同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各自党和国家建设事业阔步向前。
2023年6月,通伦率老挝代表团到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学习三地的发展和减贫经验,探索基层党建、干部培养、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伦指出,老挝愿同中国一道,秉持“四好”精神,共同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
与越南共产党
老挝与越南执政党系出同源,血浓于水。越南共产党是老挝人民革命党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支持者,因两国地理位置(同为中南半岛国家)相近和革命历史(曾同属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相似,越南共产党在老挝人民革命党开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1977年签署《越老友好合作条约》后,老越两党不断巩固和加强双边特殊合作关系。20世纪80年代,老越两国并肩迈进革新开放时期,双方互相帮助、共克时艰,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021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社会主义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中表明越南正处于走向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仍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为老挝人民革命党等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经验。2022年6月,在老越建交60周年和《越老友好合作条约》签署45周年活动上,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老越两国全面合作关系日益发展、共同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满足了两国人民对和平稳定发展的愿望,促进了地区乃至世界的合作与发展。这充分表明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越南的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趋势,48年来,老越两党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持续维护、培育和不断向前发展,正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彰显出老越两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战略伙伴关系。
与朝鲜劳动党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朝鲜劳动党成为执政党。金正日执政后,始终遵循“主体思想”,积极调整国内外政策,提出“朝鲜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期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目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金日成致力于推行思想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三大革命运动,更加“强调建设本国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体系和独特的话语体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这是老挝在本国“三大革命”运动后应向朝鲜学习和借鉴之处。一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二是格外重视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领域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劳动资料共享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想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功,坚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2021年,朝鲜劳动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推举金正恩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发表题为《关于争取社会主义建设新发展的当前斗争方向》的施政演说,表明朝鲜社会主义建设在新的斗争路线和战略战术问题上取得了新突破,朝鲜已进入全面体现国家第一主义的划时代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自立全面发展。同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对朝鲜发展情况表示肯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之际,向金正恩表达了希望老朝两国要继续传承两党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并表示朝鲜和老挝应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中,为实现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合作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与古巴共产党
1959年,古巴革命战争成功,1961年宣布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古巴共产党在1991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何塞·马蒂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为古巴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表明要否定“西方式的改革”,必须毫不动摇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并认为革命的最高目标是通过古巴共产党的领导在古巴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拯救祖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最神圣的职责。这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相近之处,两者都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走独立自主的道路。1993年,古巴的全国人大代表改变为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被古巴人民认可,同年逐步调整政治和经济政策,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改善政治体制,逐步加大经济改革力度,直到2016年《古巴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概念化草案》的通过,“标志着古巴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形成”,老挝人民革命党表示两国关系不断发展,认为古巴的社会主义道路值得学习和借鉴。自古巴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迪亚斯—卡内尔带领新一代中央领导班子正式开启了古巴社会主义发展新征程,以崭新的领导团体顺利完成了高层的新老交替,并通过了《古巴经济社会模式更新发展理论总结》《2021—2026年模式更新纲要》等文件,勾勒出“新卡斯特罗时代”的雏形,这是老挝人民革命党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应该学习借鉴的宝贵资源。2022年,古巴总理曼努埃尔·马雷罗访问老挝,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通伦·西苏里表示两国政治关系牢固,在双边问题、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并提出要继续加强教育、体育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合作,双方通过签署4项合作协议,加深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重要会议
老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5年3月22日至4月6日,根据印度支那共产党二大决议,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老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华潘省召开,代表全国300名党员的20名代表出席大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凯山·丰威汉宣读的关于当前党的基本政策、行动纲领和章程。大会指出,老党是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落后国家成立的党,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及维护全国各民族和各阶层人民权益的党,党的总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斗争,实现解放,建立和平、独立、民主、统一和繁荣的老挝。大会通过了建党报告,确定党的名称为老挝人民党,选举凯山·丰威汉为老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兼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党委书记,老挝革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指挥官。
这次大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老党的成立标志着从此老挝革命有了自己的政党和领导者,肩负起了继承印支共产党领导老挝革命事业的历史使命。
老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2年2月3日至6日,老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华潘省召开,代表全国21000余名党员的125名代表出席大会。
大会总结了老挝革命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回顾了老挝革命26年的历程和经验,阐明了一个伟大真理,即一个弱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缓慢的落后国家,只要有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领导,有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有符合实际的革命方法,紧密团结全国人民,并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革命运动的帮助和支持,这个国家就能打败帝国主义侵略者,争取和捍卫自己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大会指出,当前老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老挝与美帝国主义的矛盾,各族人民与买办资本主义、官主义军阀及封建主义的矛盾,这两个矛盾互相影响必须一起加以解决。
大会确定了老挝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团结各族人民,推翻帝国主义侵略者、买办官僚资本主义、军阀和封建阶级,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为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准备必要条件。大会指明党建原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的爱国主义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在政治、思想、组织和行动上保持团结统一,坚持群众路线。
大会决定把党的名称更名为老挝人民革命党,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党章,这成为老党发展壮大和建立列宁提出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
老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4月27日至30日,老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代表全国35000余名党员的228名正式代表、105名特邀嘉宾和外国17个代表团出席大会。
大会总结了老挝革命取得胜利的经验和六年来老挝新制度建设成就,指出新时期革命的路线方针和任务是维护国家独立,不断向社会主义过渡,阐释了新时期老挝革命的特点,即老挝、越南、柬埔塞成为东南亚地区社会主义的前哨,维护独立主权和建设新制度的斗争十分激烈并将长期进行。老挝已建成先进的政治制度,老挝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老挝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文化相对落后,伴随着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老挝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大会强调,进入社会主义是老挝革命的必由之路,顺应老挝各族人民的意愿,国家独立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和方向。大会确立了老挝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建党方针,审议通过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一五”规划(1981-1985)。
老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6年11月13日至18日,老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代表全国45000余名党员的303名代表出席大会。
大会分析了世界和东南亚地区形势,明确了老挝当前的经济社会现状,总结了十年实践经验,确定老挝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社会主要任务是,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物质技术基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提高工人阶级数量和质量,推动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一;开展思想文化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系。
大会审议通过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二五”规划(1986-1990)和修改后的新党章,实事求是地纠正了急躁冒进思想,开启了老挝革新历程,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四届七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本国国情进行再认识,明确了老挝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继续建设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向社会主义迈进创造各种条件。四届八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六项基本原则。
老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1年3月27日至29日,老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代表全国60000余名党员的367名代表出席大会。大会评价了老挝革新五年来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了老挝当前的社会性质和所处阶段,调整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阐明了老挝新体制的基本内涵党的路线方针,重申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确立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审议通过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三五”规划(1991-1995)和修改后的新党章,选举凯山·丰威汉为老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92年11月,凯山·丰威汉逝世,在随后老党中央特别会议上,坎代·西潘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老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6年3月18日至20日,老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代表全国78000余名党员的381名代表和一些兄弟国家代表团出席大会(温家宝为中共代表团团长)。
大会总结了革新十年来的重要经验,审议通过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四五”规划(1996-2000),确立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逐步实现部分领域的现代化,逐步普及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立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力争使老挝摆脱欠发达状态。大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党章,强调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选举坎代·西潘敦为老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是在老党领导老挝人民迈向21世纪的重要节点召开的,是具有跨世纪历史意义的大会,标志着老党在新世纪必将不断强劲发展。
老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1年3月12日至14日,老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代表全国100000余名党员的452名代表出席大会,8个共产党、工人党和左派政党的代表团应邀出席大会(罗干为中共代表团团长)。
大会系统总结了老党成立4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国25年、革新15年来的重大成就和重要经验,强调要继续坚持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把握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增强自强自立意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大会审议通过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五五”规划2001-2005),明确新时期总体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扬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老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6年3月18日至21日,老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代表全国148590名党员的498名代表出席大会。大会全面总结了老党领导下的执行有原则的革新路线20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六五”规划(2006-2010),强调要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经济,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物质基础。大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党章,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工作质量,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工人阶级革命本质和社会主义理想的基础上,深化理论研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改进党的作风,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防止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防止和抵御“和平演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设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大会选举朱马里·赛雅颂为老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老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1年3月17日至21日,老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代表全国191780名党员的576名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和党内统一,提高党的领导作用和能力,在执行革新路线中实现新的突破,为到2020年摆脱欠发达国家状态,继续向社会主义目标前进奠定坚实基础。
大会强调,要重视研究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到老挝具体实践中,使之更加符合老挝发展需要,反对教条主义、保守主义、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思想,使全党在各种考验面前能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把老党建设成为廉洁、稳固、坚强的党。大会审议通过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七五”规划(2011-2015),明确到2015年努力实现的既定目标的重点工作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各种经济成分一律平等,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
老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6年1月18日至22日,老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代表全国252879名党员的685名代表和400名特邀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坚持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根据可持续方针保卫和发展国家,向社会主义目标坚定地迈进。
大会深刻总结了执行有原则的革新路线30年来的重要经验,审议通过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八五规划(2016-2020)、2030年远景规划和经济社会10年发展战略(2016-2025),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党章,首次把凯山·丰威汉思想写人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道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要把老党建设成为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坚强的党。大会选举本扬·沃拉吉为老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老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1年1月13日至15日,老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代表全国348686名党员的768名正式代表和147名特邀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的主靇遠幵繆彭题鋱鬯廻叻達是娘轤吩产高党的领导能力,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维护政治社会稳定,深化落实革新路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摆脱欠发达国家状态,向社会主义目标坚定地迈进。
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在本质上就是建设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人力资源、科技、国防治安、外交和党的自身建设在老党英明领导下,老挝社会主义建设不但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成功经验。
大会审议通过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规划(2021-2025),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年均增长4%以上,到2025年人均年收人达到2887美元;大力开发适应未来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和专业人才;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减低自然灾害风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家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际和地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和制度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社会公平、正义、文明、和谐。
大会指出,新时期老党的突出成就之一就是审时度势,制定了有原则的革新路线,并结合国际和国内实际,不断巩固和完善党的领导,推动经济社会沿着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实现持续发展。
老党十一大是在老挝革新35年之际,恰逢老挝刚刚庆祝建党65周年、建国45周年及纪念凯山·丰威汉诞辰100周年的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标志着老挝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对老挝未来具有“举旗定向”作用。大会选举通伦·西苏里为老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Liu Jianchao Meets with a Delegation of the Lao People's Revolutionary Party.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2025-10-14
老挝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5-10-14
新闻人物丨老挝人革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中国军网.2025-10-14
凯山·丰威汉.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10-14
冷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5-10-14
王璐瑶:老挝人民革命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人民网.2025-10-14
老挝所副研究员张党琼成果在老挝《人民报》发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025-10-14
《新曙光》杂志社(老挝)和求是杂志社来渝调研座谈会召开 姜辉出席并致辞.七一网 重庆市委党建网.2025-10-14
老挝新元首,是个79岁老革命.人民网.2025-10-14
坎代·西潘敦.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10-14
老挝.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2025-10-14
本扬·沃拉吉当选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澎湃新闻.2025-10-14
本扬·沃拉吉当选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际在线新闻.2025-10-14
通伦·西苏里当选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央视网.2025-10-14
老挝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