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来

雨来,作家管桦所著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的角色,是抗日战争时期众多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该作品属于红色经典,创作原型源自冀东抗日根据地儿童团员的真实事迹。

雨来从小生活在芦花村,游泳本领高强。秋天,日本鬼子扫荡时,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独自一人引开鬼子。之后被日本鬼子发现其意图,日本鬼子使用武力逼问雨来交通员的位置,但雨来闭口不谈。日本鬼子将他拉到河边枪决,他却凭借水性潜水脱险。后来,雨来还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帮地方武装布假地雷阵诱炸敌军,侦察敌情时被俘仍守口如瓶,还冒险送鸡毛信,为游击队传递关键情报。他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抗日小英雄。

形象设定

角色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12岁的小英雄雨来,生活在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村旁的还乡河是他和小伙伴们的乐园。​

角色性格

雨来的形象是抗战时期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雨来首先是一个儿童,具有儿童的天性:活泼戏水、顽皮躲妈;他又是一个小英雄:喜欢学习、热爱祖国,能英勇斗敌、机智脱险。

角色经历

顽皮少年初登场​

雨来生活在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村旁的还乡河是他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每至夏日,雨来便与铁头、三钻儿等伙伴在还乡河中尽情嬉戏,他的游泳本领极高,尤其擅长仰浮,能脸朝天在水里躺着,还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但雨来也十分顽皮,妈妈怕他玩水出事,拿笤帚疙瘩追他,他却像泥鳅般灵活,“扑通”一声扎进河里,还从水中探出头对妈妈笑。尽管调皮,雨来仍按爸爸要求去夜校念书。在夜校里,老师认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带着他们大声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质朴的话语深深印刻在雨来心中,在他心底种下爱国的种子。​

勇护交通员脱险​

秋天,鬼子又来村里“扫荡”。这天,雨来独自在家,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匆忙跑进来,身后是紧追不舍的鬼子。雨来迅速将李大叔藏进自家缸底的地道,随后机智地引开鬼子,没让他们发现地道的秘密。鬼子们恼羞成怒,对雨来威逼利诱。扁鼻子军官先是拿出糖块和金戒指,满脸假笑地哄骗雨来,让他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雨来坚定地摇头。接着,军官露出凶狠面目,对雨来拳打脚踢,雨来被打得鼻青脸肿,鼻子里的鲜血滴落在课本上,染红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行字,可他依旧咬紧牙关,坚决不说。气急败坏的鬼子以为雨来宁死不屈,将他拉到河沿准备枪毙。​

巧妙逃生展机智​

河沿上响起几声枪响,村里的人们以为雨来惨遭毒手,纷纷悲痛不已。然而,就在众人哀伤之时,只见芦苇丛里,雨来的小脑袋从水面上冒了出来。原来,雨来凭借高超的游泳本领,在枪响前趁鬼子不注意,一头扎进还乡河,从水底游到远处成功脱险。此次经历,让雨来在村里声名大噪,大家都夸赞他是勇敢的好孩子。雨来也经此一役,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此后愈发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抗日活动中。​

智斗敌人埋地雷​

随着抗日形势愈发严峻,雨来和小伙伴们也想为抗战出份力。得知地方武装们要去埋地雷,雨来、铁头、三钻儿等孩子主动请缨,跟着民兵队伍来到村口及道路上。他们在申俊福的指挥下,用纸条和粉笔制作假地雷标识,在村里村外布置“假地雷阵”。当鬼子进村时,雨来故意装作害怕,巧妙地将鬼子引入假地雷阵。鬼子们看到到处都是地雷标识,吓得胆战心惊,乱作一团。雨来趁机将他们引向真正的地雷区,只听“轰隆”几声巨响,地雷爆炸,鬼子被炸得人仰马翻,民兵们趁机出击,打得鬼子落花流水。​

深入侦察遇特务​

为了获取更多鬼子的情报,雨来和小伙伴们时常担负起侦察任务。一次,雨来爬上响叶杨侦查敌人据点,发现据点内空无一人,只有一些战斗痕迹。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不小心踩到藏在草垛里的特务。特务抓住雨来,将他带到敌人营地。面对特务的威胁和打骂,雨来毫不畏惧,始终坚守秘密,没透露半点有用信息。好在后来游击队及时赶到,解救了雨来,还消灭了这股敌人。​

护送情报助游击​

随着经验的积累,雨来承担起更重要的任务。一次,游击队急需一份重要情报,雨来自告奋勇,接过鸡毛信,连夜出发。一路上,他小心翼翼,躲避着敌人的巡逻。途中遇到鬼子盘查,雨来机智应对,巧妙伪装,骗过了鬼子。最终,他顺利将情报送到游击队手中。在游击队的作战计划中,这份情报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打击了敌人,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此后,雨来继续活跃在抗日斗争的各个角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抗日小英雄。

创作背景

角色背景

晚年的管桦在回忆自己最初创作《小英雄雨来》的目的时,曾说过:“抗战时期,中国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或者男人和妇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不仅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也使我们中华民族得以重生。我应当凭自己的良心,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描写那个时代儿童团员的爱国精神,教育下一代,这是我创作小说《小英雄雨来》的目的。”

正是在这一时期,管桦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创作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管桦的童年是在唐山还乡河畔一个村庄度过,小时候的他常和小伙伴在河里洗澡、捉鱼摸虾、玩水仗。抗战爆发后,他便开始给八路军、游击队送鸡毛信,上树瞭望,发送情报。

1938年7月,管桦的父亲鲍子菁参加了由冀东党组织直接指挥的冀东20万工农抗日大暴动,先后收复了日寇盘踞的9座县城,切断了京奉铁路,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冀东抗日大暴动时,鲍子菁托朋友将家人送到天津市。管桦随母亲在天津生活期间,入志远中学就读,他广泛阅读了鲁迅茅盾、巴金、丁玲、田汉老舍等众多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并十分喜欢写作,其作文屡次得到语文老师表扬,老师甚至断定:“你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

1940年,管桦参军入伍抗击日寇,他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报效国家。当管桦作为八路军随军记者常独自活动时,他需要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采访,这就要求他有向导引路,给他带路的往往都是那些很小的十几岁的儿童团员。这些孩子常常在夜里带领着管桦翻山越岭,穿过敌人的封锁线。让管桦惊讶的是,尽管儿童团员们年龄不大,但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他们都不会畏惧。

有一年春,管桦途经丰润区城北的上水路村时,恰逢日本鬼子来“扫荡”,当时除了埋设地雷准备打“麻雀战”的地方武装留在村里,漫山遍野都是往北转移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忽然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见管桦身着八路军服装,便跑过来拽住他的衣襟说:“我要跟着你当八路军打鬼子!”管桦说:“八路军不能背着小孩打鬼子,快找你妈妈去吧。”那孩子说:“今儿个高低是跟你去当八路军了,就兴你们大人抗日救国?”那孩子依旧拽着衣襟不放,管桦无奈地说:“得让你妈妈送你来,八路军才能要。”当那孩子东张西望寻找妈妈时,管桦才得以走脱。在这次“扫荡”中,进犯至遵化县与丰润区交界的鲁家峪村的一股日军,抓住了一个孩子,却被那孩子带进了地雷阵里,炸死了许多鬼子,那孩子也壮烈牺牲了。

1945年夏秋之际,冀东军区八路军某部攻打玉田县城,管桦和尖兵剧社的其他几位同志要去前线采访,在城南庄负责给他们带路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管桦对那孩子说:“村里没大人吗?”那孩子带着兴奋自信的表情说:“你们奔哪儿?我把你们领到那儿不就结了吗?”大家出了村子,眼前是一片开阔地,正北约5里地就是玉田县城。大家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东面白菜地尽头,约200米远处高耸着一座炮楼,却没有枪声。管桦问那孩子:“炮楼里还有鬼子没有?”话音未落,敌人的机关枪子弹就像雨点般地扫射过来,大家连忙俯卧在地上。过了一会儿,见敌人没再开枪,带路的孩子站起身来问是否还往前走,管桦冲他大喊一声:“快卧倒!”可是已经晚了,那孩子被炮楼里飞出的子弹击中了太阳穴,当场牺牲。此后,每当夜深人静,管桦凝望天空时,都觉得每颗星都亮得像儿童的眼睛,正天真无邪地瞧着他。他想起自己也曾在儿童团孩子们的带领下,在暗夜中行进。当时,周围的树林、沙丘、荒坟就像一团团黑影,令人感到阴森恐怖。可儿童团的孩子们挺着胸脯,眼睛闪闪发亮,他们是那样勇敢。寂静中,管桦只听见他们嚓嚓嚓的脚步声,以及从远处传来的清脆的机关枪声和火炮闷雷般的轰响。

管桦笔下所塑造的主人公雨来,其实是抗日战争时期众多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也有管桦小时候的影子。小说中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以及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还有鲜活的方言土语,都是曾经真实的生活。

角色原形

雨来的创作原型是冀东抗日根据地儿童团员的真实事迹。

角色赏析

形象背景

《小英雄雨来》创作于1955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其主流文学题材是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在历史题材中,英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因此,英雄的典型形象在作家们的笔下不断涌现。一批有担当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就把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融入儿童文学作品,一个个“小英雄”的经典形象应运而生。众多“小英雄”艺术形象如《我和小苗》中的王小和小荣、《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等,这些小英雄的英勇故事激动人心,激发了儿童读者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努力的决心。“小英雄”身上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在《小英雄雨来》中,雨来调皮的日常故事和英勇斗争的故事,更是调动了无数的儿童读者,让儿童读者心中充满崇敬之情。

英雄精神来源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题材的儿童小说,主要是塑造“小英雄”的艺术形象,在《小英雄雨来》中也不例外。实际上,小英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精神有内在关联。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精深的“英雄”精神,主流文化里都有着英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蕴。在儒家文化中,孔子也主张文武兼备,他曾对鲁定公说:“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可见孔子是主张文武兼备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汉唐时期,“英雄”精神风行。如“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国风・周南・兔罝》),赞扬了武士的英勇气概;再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易水歌》)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和英雄气概;又如屈原有诗云,“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九章・涉江》)诗人喜欢的奇特装束之一,就是“带长铗之陆离”,“长铗”为长剑,说明屈原忠心报国,可谓抗志高远;再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表现了勇猛善战、视死如归的无畏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壮士的誓言和豪迈气概。重温这些充满爱国激情和英雄气概的诗句,笔者为这样的民族精神感到骄傲。

“英雄”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希望,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民族精神。在当时,人们希望有英雄能够保卫和平与建设国家,也希望未来的接班人能够保持英雄本色,以保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因此,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历史题材为中心的故事中,力求追崇“英雄”,在儿童文学中自然就推崇“小英雄”,以感染儿童读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形象塑造

(一)用正面描写体现儿童情趣

儿童小说要具有儿童情趣,所谓儿童情趣就是带有童稚色彩的情致与趣味,即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小英雄雨来》采用正面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活泼、略带顽皮的孩童形象。小说采用正面描写来描绘儿童的动作、形态等来体现小说的童趣特征,其童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活泼戏水。如“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这句话描写了群童戏水的乐趣,把“很多小朋友”比喻成“一群鱼”,突出了这一群儿童的水性似鱼一般的形态特点;其中“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是儿童群体水性好的具体表现;“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则通过对雨来的形态描述,展现其游泳本领。这句话从正面描写了雨来与伙伴们在水里的形态与动作,抓住了儿童戏水的特征,从动作用到形态,从孩童群像到雨来的个像,绘形传神,刻画了雨来活泼可爱的形象。同时,显示出雨来游泳本领高的特点。

二是顽皮躲妈。如“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在河里不见了”,这两句话描述了雨来光着身子回家以及逃脱妈妈“抓捕”的情节,童趣浓郁,这样顽皮的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此句把雨来比喻成小鸭子,写出了雨来可爱的特点。以上这些描写,把雨来顽皮可爱的模样刻画得栩栩如生。从活泼戏水到顽皮躲妈,小说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雨来游泳本领高的特点。小说用整整一个章节来描写雨来的游泳本领与调皮可爱的特征,一是为了体现儿童情趣;二是为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即雨来机智逃脱埋下伏笔。小说的正面描写手法运用得当,字里行间童趣盎然,伏笔浑然天成。

(二)用多种方法刻画英雄性格

为了塑造一个丰满可信的小英雄形象,《小英雄雨来》巧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雨来的英雄性格。在小说中,展现给儿童读者的是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一个小英雄:他热爱学习、他热爱祖国,他能英勇斗敌,还能机智脱险。下面具体阐述小说是如何刻画雨来的英雄性格的。

相关作品

影视

戏曲

其他作品

角色评价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80年,弹指一挥间。在那场战争中,为了保家卫国,华北平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英雄,而这之中,“小英雄雨来”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英雄形象之一,而我们喜爱的这个“雨来”却是作者管桦将众多现实中的抗日小英雄“捏合”创作而成。让人没想到的是,“小英雄雨来”一经问世便受到中国读者的热捧,直到现在,依旧为人们所深深喜爱。(中国艺术报评)

雨来“诞生”到现在,已然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个小小少年已成为抗战文学史上经典的儿童英雄形象。今天的人们还在阅读他,被他感动,并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中国作家网评)

《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芦花村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雨来爱党爱国、机智善良、勇敢无畏。他积极地参与抗日战争,掩护八路军,站岗放哨,护送鸡毛信,与敌人斗智斗勇,作为少儿红色经典之一。这本书生动展现了抗日年代中国人民自强自爱、保卫家园的美好人性。小说对乡村自然美景的渲染,对少年儿童的塑造,对活泼方言的运用,使得这本书描写真实、生动有趣,既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操,又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独特的文学魅力。(鼎湖区桂城中心小学评)

小英雄雨来》不仅情节生动,人物的塑造也很成功,把一个小小抗日英雄刻画得非常真实、生动、饱满和立体。首先,雨来是一个孩子,他不失孩子的顽皮,躲避妈妈的追赶时,“他像只泥鳅一样怎么也捉不住,扑通一声就扎进了河里”;大家以为他牺牲时,“他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开芦苇”,白描手法把人物的机灵劲儿描摹得活灵活现。同时,雨来也是一个英雄,他非常勇敢,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丝毫没有退缩;他非常机智,趁敌人不防备借着好水性成功逃脱。儿童的天性和爱国情怀共同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独特的小英雄形象。(中国作家网评)

在《小英雄雨来》中,作家巧用多种写作方法以及精美流畅的文字,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丰满可信的小英雄雨来的艺术形象,为人们创作儿童小说塑造小英雄形象提供了优秀的写作范本。(学者陈书蓝、陈斐然在作品《论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塑造》中评)

作者简介

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著名诗人、作家。他小时候目睹了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村头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等事件,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一名“小八路”。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童年时代的情景总是像演电影似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浓浓的乡情给他留下了无限眷恋,激起他的创作欲望。就这样,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小英雄雨来》,这成了他创作生涯的开端。管桦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将军河》、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等,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小鸟在前面带路》《我们的田野》《快乐的节日》等也广为传唱。

我爱阅读——好书推荐系列(22)《小英雄雨来》.微信公众平台.2024-04-01

小英雄雨来(2009).豆瓣电影.2025-11-15

管桦和他的《小英雄雨来》.中国作家网.2025-08-24

是孩子,更是英雄——重读管桦《小英雄雨来》.中国作家网.2025-08-24

用童书筑起精神长城.环球教育.2025-09-03

《小英雄雨来》.《小英雄雨来》.2025-09-08

小英雄雨来.豆瓣读书.2025-09-10

缅怀少年英雄!因为他们,我明白了红色基因的力量.今日头条.2025-08-24

小英雄雨来.豆瓣读书.2025-08-24

小英雄雨来.豆瓣读书.2025-09-03

小英雄雨来 (2021).豆瓣电影.2025-11-15

百度首页 以童心再现英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将登上河北京剧舞台.纵览新闻.2025-11-15

【悦读共享】第二十一期——《小英雄雨来》.微信公众平台.2025-08-24